学校logo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母校要闻
基金动态
校友动态
党建动态

校领导唐睿康等深入一线开展集中调研

发布时间:2025-10-20 浏览人数:109 文章来源:

近日,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唐睿康等集中走访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学院及重大平台,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全面了解运行现状与发展需求,系统谋划下一阶段工作,为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奠定基础。他强调,师生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必须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师生成长发展,系统性构建个人与学校共同成长、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党委委员、副校长戴丽敏,校纪委书记应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杭君分别陪同调研。

1


9月22日,唐睿康专题调研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在听取学校“登峰工程”建设、第六轮学科评估准备、交叉学科布局等情况汇报后,他指出,大学的成长首要体现在战略层面的成长,要勇于打破传统学科和院系壁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布局交叉学科和新兴学术增长点,真正将战略前瞻力转化为学科核心竞争力,以布局优势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

唐睿康强调,第六轮学科评估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高校学科整体建设水平的一次战略性、全局性体检。面对新一轮评估,必须重点抓好“精准对标”和“系统整合”两项核心任务。要强化战略研判,精准把握国家政策与评价体系变化,吃透指标内涵、明确冲刺方向,全面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实效。要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推动全校资源统筹重组与集聚投放,坚决打破学科组织壁垒,加快形成以交叉融合为核心的学科发展新范式,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体系化支撑。

唐睿康强调,必须充分发挥资源分配杠杆的撬动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为驱动,切实压紧各学院主体责任,持续推动跨学院、多部门高效协同,确保一切优势资源集中到学科建设主战场。要始终坚持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实行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确保每一份投入精准高效、产出最大效益,真正实现学科、资源与人才的协同共进和可持续成长。

2


9月30日下午,唐睿康专题调研学校科研工作。在详细听取汇报后,他指出,突破当前科研工作量质的关键,在于紧扣“人”与“组织方式”两大核心,系统推进实现路径突破。

唐睿康指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根基所系在“人”,活力之源在“人”,关键所在更在“人”。要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驱动,全力优化人才引育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广阔空间。要以组织创新为核心引擎,依托“三大中心”等平台大胆探索交叉学科新模式,全面激发科研新动能。

唐睿康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人文社科领域要在现有清晰定位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自然科学领域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坚定不移走校地合作之路,依托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平台,通过解决实际产业问题助推科研组织模式重塑,实现学科增量发展。科研管理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准,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目标,想方设法激发各学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10月9日上午,唐睿康赴基础医学院调研,实地考察全省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大型仪器平台和标本陈列室,深入了解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认真听取学院总体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唐睿康指出,医学教育是关乎人类健康与未来的崇高事业,生命科学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与人民福祉。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所在。

“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学院今日的情况,而在于它明日成长的模样。”唐睿康强调,基础医学院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在科研增量上作出核心贡献,切实担当起科研“领头羊”的责任。

唐睿康强调,实现引领发展的关键在于注重特色,学院建设目标要避免贪大求全,要精准提炼特色方向,找准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学科间实质性交叉融合,特别是密切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医教研协同创新,激发新的科研创新增长极。同时要以绩效改革推动资源精准配置,为内涵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6


“大型仪器使用情况怎样?”“这些仪器目前支撑的主要学科有哪些?”当天下午,唐睿康先后考察先进计算中心、国际意识与认知研究中心、前沿科学中心等校级公共平台,逐一查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不时翻阅使用台账,深入了解“三大中心”建设运行进展。他强调,“三大中心”是构建高能级科研体系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明确“三大中心”在多学科交叉中的核心支撑作用,聚焦重点方向,提升科研组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要持续夯实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大型平台在管理、使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加强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对科学研究的支撑保障能力。

7


连日来,唐睿康还实地走访审计处、国际处等职能部门,与一线工作人员亲切交流,细致了解人员编制、工作流程及办公保障等情况。

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发规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国际处、计财处、实验室处、公管与建设处、医学部、前沿中心负责人,基础医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等分别参加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