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副书记朱军看望参赛同学
副校长郭清指导我校参赛作品
浙江省团省委副书记苗伟伦指导我校参赛作品
接受评委问询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小敏等同学的作品《白松根特异启动子PmPsPR10-800驱动TaNHX2基因提高水稻耐盐性研究》(指导老师:王慧中教授),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何华明等同学的作品《“新医改”引领下的农民健康档案管理研究》(指导老师:郭清教授),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这也是我校自参加此项赛事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次挑战杯大赛,全国有近500所高校的1387件作品参加终审决赛。我校获奖后,在全国参赛高校积分排位上升到第25位,我校也成为浙江省获得一等奖以上的5所高校之一,其他四个学校是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
我校自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佳绩一直不断。2005年,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傅丽卿等同学在沈波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获得全国三等奖;2007年,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田璟鸾等同学在向太和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菊花组培后代一种变异体的分析及在菊花起源和育种中的应用》获得全国三等奖。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的重头戏,“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更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通过设立“挑战杯”专项经费,鼓励支持广大同学积极参与该项赛事;各学院也纷纷设立“挑战杯”专项奖励基金,实行科研导师制,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活跃在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背景资料:“挑战杯”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挑战杯”竞赛举办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竞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引导高校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和展示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青春舞台,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