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院新闻中心讯(记者 粟春兵 文/夏婷 图)这是一场大学生的盛会,却没有流行的音乐,没有校园的歌曲,大红的幔布拉开了竟是一出越剧戏。他们是学校的社团?他们是年轻的学子?有人怀疑,有人惊喜,但小小的叶帆戏曲社确实挑起了杭师院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的重头戏。
今年9月,当叶帆戏曲社接到演出的通知,全体社员振奋不已,可他们很快就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尽管《五女拜寿》在5月份的亮相演出大获成功,但是这次被作为杭师院社团文化节推出的主体活动之一,要以出色的表演展现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其意义格外特别。更何况这是浙江越剧团第一次与业余团队的合作,要在专业前辈面前亮“演技”,不啻是“关公面前舞大刀”,他们能被认可吗?同时,演出当天还会有教育局的领导、校领导、杭州各界的戏迷以及下沙各高校的广大师生前来观看,他们能够不负众望吗?
艺术之“桥”沟通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年轻心灵,感人的场景时常可见:有时在清晨,有时在黄昏,更多是在周末,他们只要有空就会聚在一起排练;有几个大四的老社员因为外出实习而无法参加排练,但他们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一定要赶回来参加正式演出;即使主角缺席了,但跟他们有对手戏的演员依然要坚持对着空气演,引得好奇的路人常常驻足谛听,并为他们鼓掌……
《五女拜寿》演出之前,演出告示就不断出现在校园的各大海报上,对于并不流行的民间艺术,我校学子非同寻常地表现出惊讶与喜悦——下沙校区艺术楼中心剧场院有1200多个座位,但门票很快就分发完了,仍有许多人为求一票四处奔走。
越剧本是一朵开在民间的奇葩,为了传承故乡的艺术文化,一群热爱越剧的学子把它移植到大学的校园里来。它不仅丰富了高校的文化活动,而且让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真正形成参与和欣赏的立体化,渐渐培养出更多懂越剧、会欣赏、能交流的新一代越剧观众。在越剧的百年华诞,我们共同祝愿它能源远流长。(编辑: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