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王浣清

发布时间:2011-11-14 浏览人数:1004

  

 

坚持不懈 铸造辉煌

              ——访著名剪贴画艺术家王浣清

                      (何琳琳 朱虹霞)

  她勤勤恳恳,为丽水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一生历经坎坷,却仍用一颗乐观积极的心看待生活;她已满头白发,却仍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剪贴画创作…………她便是已85高龄的校友王浣清艺术家。而在今年的夏天,我们有幸与王浣清奶奶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感受到她充满曲折的一生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抗战期间艰苦求学

  1943年从当时的浙江省立临时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毕业之后,王浣清奶奶考取了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的简师专业。当我们问道她对当时在校期间对学校最深的印象时,她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一是当时艰苦的学校条件;而是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三是校园内良好的校风。

  王浣清奶奶回忆到:当时的校址是在丽水三峰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借用了村里的祠堂庙宇上课住宿,男生是住在村东大樟树下的关帝庙,女生住祠堂。后来由于日军数次逼近碧湖,学校又迁往了景宁县的桃源地区,而在这里的条件则更加的艰苦,印象里那里过的就是最原始的生活,居住在当地的人们连火柴都没见过,还用的是石头钻火的方法。也没有碗等最基本的厨具,甚至连像样的床铺都没有。而由于当地的温度实在太低,最低的时候能够达到零下17度,所以很难种植蔬菜之类的粮食,所以他们每顿就只能吃开学的时候带进去的一担黄豆,每顿饭的菜就是一碗漂着10几颗黄豆的盐汤,而且还是好几个人坐在一起吃一碗。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条件之简陋,环境之恶劣。

  当提到当时学校里的各位老师时,王浣清奶奶立即说出了很多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名字:音乐老师刘质平——弘一法师的得意门生;国画老师陈松平——张书旅的得意门生;还有周天冲老师——解放后成为中国美术协会主席;徐旭东校长——当时的浙江省立临时师范学校的校长等。她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们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当时的老师都很和蔼,不会当面批评学生,而会把学生犯的错误写在纸上夹在学生的书里,让学生自行改正。也正是这样的高质量的教师让当时的杭师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

           历经坎坷教学不辍

  1947年王浣清从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后,就被分配到了杭州市委小学工作。一段时间过后,她回到了丽水继续从事教书事业,其先后在丽水碧湖小学和囿山小学当过一段时期的老师,而在这期间的1951年她去参加了思想学习活动,回到学校后由于表现突出被评委当年全县的十大优秀教师之一。

  1952年其又被调到了丽水城关镇小学,由于当时的教育方针是“向苏联学习”,学校特意组织了一个试点班,让王浣清来担任班主任,一直把这个班带到五年级上半个学期为止,这个班的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而在1958年,由于“争风反右运动”,她曾经去听过演讲并回来传达过精神的全国教育厅厅长被打成了右派,无辜的她也受到了牵连,被打成了右派。由此,本应由她带下去的试点班被交到了另外一个老师的手上,在最后的结业考试中,这个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理应是功臣的王浣清却并未获得任何属于她的荣誉。

  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几年里,由于全国的各种政治活动,王浣清受到了多次批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曾被下放到一个生产队,早上要负责整个操场的打扫和厕所的卫生工作,白天要帮村里的人干各种各样的农活。直到一年之后才又被放到一个乡下教书。尽管受到各种的迫害,但是其还是始终履行着一个老师的职责,她所带的班级曾多次在全市的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坚持不懈结艺术硕果

  1970年王浣清退休之后就一直闲赋在家,而到了2001年,王浣清拿起了她50多年没碰的画笔开始进行国画创作,2年之后,她看到随意放在桌上的旧广告和旧报纸,产生了剪纸的想法。在一天天的创作中,王浣清逐步积累了经验,她的作品变的越来越成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走近王浣清的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剪贴画作品,而这些还只是她作品中的很小一部分。

  说到参加各种比赛的经历时,王清很谦虚的说自己当时只是把这个当作一个爱好,有次一个同学看到之后就跟当地的电视台说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电视台曾多次采访王浣清。而在2008年王浣清首次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加一个国际上的比赛,就在17000多幅作品中获得了特等奖,从此之后,她的作品不断的在全国以及国际比赛中获得重要奖项,也多次在全国各地开个人画展,而其本人也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从柜子里拿出了一大叠各种各样的证书,这些荣誉都证明了王浣清在艺术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当我们问到她取得现在的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时,王浣清用一个字概括了她自己的想法:勤。她现在每天早上3点钟就起床进行创作,一天之中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剪贴画的创作上的。就在我们到她家对她进行采访的时候,她的桌上还有很多刚剪好的材料。而在旁边的另外一张桌子上,我们看到了一叠叠摆放整齐的报纸,王浣清说她现在每天都会看十几份报纸来了解外界的一切,从中获取自己的创作灵感;深入生活,不断地寻求,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由此观之,王浣清的剪贴画作,让我们欣喜而神往的不仅仅是外观于其画作的艺术观赏性,更有其得自生活历练的生命体悟和人生品味。而这也充分证明了王浣清在艺术道理上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正是这样的努力让她有了今天的突出成绩。

  因为王浣清一贯谦虚待人,积极处世,现在她的剪贴画技艺已扬名海内外,被许多艺术院校、名人政要所收藏,王浣清目前的艺术成就斐然于世,驰誉海内外同道之间,使她名声远播,在中外书画史学界,艺术界享有广泛高度赞誉,其传世大作理应载入艺术史册。

  2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交流,王浣清的热情和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也让我们深深为之折服。如今其更是在晚年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却还是表现的很谦虚。这样的人格也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和效仿。而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王浣清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好作品,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加有色彩的一笔!

 

【王浣清】

  汉族,1927年出生在浙江省 莲都区,1947年毕业于省立杭州师范学校,退休老师。在校期间,曾从师我国著名画家陈之佛、张书旅、吕凤子,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得意门生陈松平学习花鸟画。

  自2003年开始研究发掘继承我国自唐、五代以来至清道光年间已经失传的红、黄、绿三色彩色绘画花鸟剪纸,大胆突破与创新,将国画与剪纸结合在一起,摆脱了传统剪纸的局限,从而拓展了创作空间,并吸收各派艺术风格,融入新元素,在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中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艺术-----彩色花鸟剪贴画。其特点;远看似国画,近观是剪纸。构图变化自如,剪枝独特、玲珑剔透、画面精美,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所用材料均取材于旧广告和过期的旧挂历,化废为宝,不易褪。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名副其实的“低碳环保作品”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深受群众的喜爱。作品曾被浙江省美术馆与国内外友人收藏。

  她的作品自2008年开始参赛至今,曾获国内外各项艺术大赛的特等奖,金奖20余项,其中有法国巴黎的世界民间和平艺术大赛金奖;作品曾远赴日本、法国、美国洛杉矶、纽约等地展出。先后获得: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名家、全球最具影响力华人民间艺术家、世界民间巅峰人物、2010年全球百名艺术传承大师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感动中国世界十大民间杰出终身成就艺术家等20余项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委员会颁发的“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星纪念杯金奖。

  现为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副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文艺促进联合会理事,北京艺术名家创作院资深创作员、北京名家艺术杂志、编辑部“特聘”高级书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