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平简介
求子平,1983年毕业于杭师物理专业,现任绍兴新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1983年7月开始,在绍兴新昌古山中学任教;1984年7月—1988年7月,调往绍兴新昌城关中学任副教导;1988年—1990年先后任绍兴新昌实验中学副校长、校长;1990年—1998年期间,就任为绍兴新昌县教育局副局长;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调往绍兴城南乡任党委书记;2001年,由于成绩出色,任命为绍兴新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2年12月任命为绍兴新昌县委宣传部部长,其间于2003年在省委组织部挂职;2008年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校友会成立,任绍兴校友会会长。
笑看一切,用敬虔点缀生命的底色
——访绍兴新昌县委副书记、绍兴校友会会长求子平校友
(黄江棋)
我遇到这样一个虔诚的人,背着行囊辗转于一座座乡镇。他说,他要去寻找四叶草的传说。知道四叶草的花语吗?是的,四叶草的花语叫幸福!
而他,这个一直坚守幸福的人,这个不断将各种爱汇聚,传递的人,就是新昌县委副书记、绍兴校友会会长求子平。他用他的敬虔,使自己的灵魂与他深深热爱的那片土地息息相连。
谈笑有鸿儒 往来有白丁
我们一直不曾体会,当一种热情完全绽放的时候,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会如此的强烈。他让周遭的人,一直处于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除了感动,再也找不出一个更贴切的词可以表露。求书记,就有这样一种魅力。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当求书记开门迎接我们的一刹那,那种春风般的微笑一扫我们旅途的疲惫,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有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他说:“人家都不觉得我是个当官的人,因为我的脸上写满了书生气。”是的,在我们看来,他确实是一位书生,只是眉宇间的微笑更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位满腹经纶,却又笑容可掬的大家。走进他的办公室,一眼看到放在四个角落的“兰”“竹”二君子,优雅整洁的办公室,案几上放着的公文,都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大家。这样一位一直挂着微笑的大家,想必就是谈笑的鸿儒。
然而,这样的他,却保持着与很多“白丁”一样的百姓的往来。求书记告诉我们:“其实我一直在和农民,和百姓打交道。”他笑着说:“如果你们昨天来这里,估计办公室是进不来的,因为门口都是老百姓堵着,他们是来找书记讨个说法的。”原来,昨天这里聚集了一帮为不肯拆迁、心存怨气的新昌老百姓,他们将书记办公室堵得水泄不通,整整一天。虽然这是扰乱行政人员办公的行为,但求书记制止了保安的前来,他分批让百姓进来,听他们诉苦,给他们解释。这样,老百姓怨气消了,了解了情况,也就心服口服地回去了。求书记说:“他们来找我,说明他们相信我能给他们一个好的交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书记,殊不知他前一天才风尘仆仆地从安徽出差回来,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就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的勤恳,让我们不免心中感动。
诚实做人 务实做事
求书记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这样四个字——“明礼诚信”,那块匾,自他从事行政工作开始,便一直跟着他。字写了三遍,匾也换了三次,却始终是那四个字。他说,这个“礼”是指规矩,人们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规矩工作,诚信待人。而他,确实始终以此为座右铭,时时鞭策敦促自己。不管身在何职,几十年如一日。
83年毕业之后,求子平服从安排,在新昌一所高中当起一名普通的教师。由于教学成绩优异,第二年就当上了教务处副主任。之后,本着“勤为先,实为本”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不久便升至校长,之后,又调去教委工作。求子平回忆说:“那些年,我感觉我很顺利,我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又继承着我父亲的教学精神。”原来,求书记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师。当然,大多数成功的人,是几经磨难几经挫折才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的,求子平也不例外。
当这些幸福和美好在身边没停留多久时,求子平接到任务,于97年到新昌最贫困地区城南乡工作。从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突然变身为一名初来乍到的乡村干部;从生活相对富裕的城市,突然调去最落后贫穷的乡里工作,不管从哪个角度,对求子平来说,都是有史以来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考验。但这并没有使求子平因挫败而停止奋斗的脚步。本着踏实、尽力的工作态度,渐渐地,他意识到:来到这里,才让他真正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其实,在每一个岗位,你所处的形象和你需要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农村需要的,是一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干部。”求子平如是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特别是对任何事情都脚踏实地的人。不久求子平在农村工作方面打开局面,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过去的贫困乡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了一个先进乡。
有时候任何一次挫折都是机会,就看你如何把握这种意义上的机会。求子平,就属于会把握这种机会的人,他把挫折当机会,好好把握,勤劳务实。不管是后来去组织部、宣传部担任领导,还是作为现在的副书记,求子平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这份信念,他说:“人生在世,不称心的事十之八九,最重要的是实在。”在生命的颠沛中,求子平务实的工作态度使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文人的气节和一种亲切的“百姓微笑”。
怅望母校 缕缕深情
清幽古老的绍兴,一直被称作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而求子平对母校杭师的记忆,却又像是印象绍兴里的白墙黑瓦一般,清晰明亮。
那日,尘封的记忆被应声打开,求书记向我们深情的讲起他与母校的不解之缘。说起母校,求书记激动地说:“我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杭师院的学子。”说起当时,杭师学府还坐落在文二路上,求书记所在的理化系总共才五十几号人,学校规模不大,教学影响也还没名气。当时像求子平一样的学子,是以学校“奋起”为目标的。虽然当时的教师没多大名气,但都非常敬业,学生们也靠着一股年轻劲儿,力求为杭师的办学质量与声名而奋起读书。当时的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们也学得认真。求书记说:“杭师的教学风格就是敬业,这对我之后的工作生活影响甚大。”
面对于如今的杭师,不管是人才建设,还是学科成就,求书记都感到无比自豪,他说看着杭师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校友的他,每每想起,都激动不已。绍兴校友会是第一个地方校友会,在杭师大提出要在绍兴建立地方校友会的时候,求书记二话没说,就答应着筹办起来。如今已有三百多人的绍兴校友会,在求书记的领导下,经常彼此交流,回忆母校情怀。
南朝古刹,幽幽榭道,袅袅花香。在大佛庇佑下的新昌,以其独特的灵气向世人伸出友好之手,我们的采访之旅仿佛就是穿越在古代与现代之中。我想吸引我们的,不仅是这儿美丽的风景,阵阵香烟的魅力以及岁月沉沉积淀的历史,更是这儿虔诚友好的人们。离开新昌的路上,我一直被一种淡淡的微笑、感动着,那是怎样一个人,用他的敬虔点缀着他的生命底色!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