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徐胜元

发布时间:2009-11-17 浏览人数:897

  

  徐胜元,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副教授,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数学系,1996年于曲阜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控制与滤波理论方面的研究。1999年12月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就任香港大学副研究员,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艾尔伯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香港大学William Mong青年研究员。
  其博士学位论文《广义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由教育部评为2002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入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2006年在德国Springer 出版社出版题名为《Robust Control and Filtering of Singular Systems》学术专著一部。现为德国《Multidimension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和《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杂志的编委。
    
天才出于勤奋   勤奋源于追求
访我校优秀校友、长江学者、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徐胜元
姚靖雯
  
  虽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但因为一份浓浓的母校情结让我们的距离变得如此接近。虽连接我们的只是一部电话,但这样的对话特殊而记忆深刻。电话那头的徐胜元教授向我述说着往日求学,研究道路上的往事。虽没有见到徐教授本人,但他温和的声音配合上他话语中谦逊的态度,这已在我的眼前勾勒出一位勤奋刻苦的研究者的形象。而刻苦,勤奋也是所有认识徐教授的人对他的第一评价。
   
规律的生活  勤奋而刻苦
  1990年徐教授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因为对梦想的追求让他重新走上求学之路实现了成为硕士生的愿望。但徐教授说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当原来的梦想一步步实现就会有更远大的目标。于是在南京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加拿大艾尔伯特大学……都留下了徐教授的足迹。但对梦想不断的追求,让徐教授在研究中不断探索。认识徐教授的人都说他做事很有条理,从不荒废时间。他在香港大学的主座教授曾经说过,你要问我徐胜元在什么地方,我得先看看表,现在是什么时候,他就应该在什么地方。他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就是宿舍—图书馆—餐厅,很有规律,他的同事戏称,就连他一顿饭要吃什么也是很有规律的。徐教授说这种习惯可能就是在杭师院读书的日子里养成的。回忆起那段日子,让教授印象深刻是当时文一路校区的阶梯教室,他说当时要读书的人都在阶梯教室里学习,晚上还要早早的去占位,虽然以后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条件好了很多,但是那样的日子有别样地味道。直到现在,已是一名知名教授的他,也都是早上八点多就到办公室,一直到中午学生们都吃完饭回来了他才走,晚上则是要待到11点多。也正是凭借着一直以来的这份刻苦和努力,让徐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面对成就,徐教授很谦逊,他说他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在杭师院学习的四年给他基石般的力量,更感谢陪他一路走来陪他的团队和领导的支持。
   
在研究中自得其乐
  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艰辛的,在很多人看来徐教授繁忙的工作很累很辛苦,但徐教授乐在其中,从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再到研究一个问题,最后解决一个问题,看似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却包含着别样地快乐。发现问题时的惊喜,研究过程中的反复求证,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只有亲身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后才能体会出那份欣喜。研究过程的快乐也是生活的快乐,当论文发表,自己研究成果得到肯定,那份幸福感来自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严师如父 慈爱随和
  徐教授近年一直都从事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上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面对学术研究必须一丝不苟。同时生活上,只要学生们有困难徐教授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他希望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种如父般的关爱,让徐教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关系。虽是知名教授,但他很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时常让学生们感到一种温暖。学习上的严格要求,生活中的处处关爱,让很多学生都很感谢徐教授的培养,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成就,徐教授也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生活,徐教授感谢一路上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时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他也同样无私地付出关爱。
 
  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是今日研究成果丰硕的教授,角色在不断地改变,但那份刻苦,勤奋,执着从未改变过,也正是这种骨子里的坚韧让徐教授在自己的生命中写下一段段精彩的篇章,那一个音符都跳动着艰辛,但奏响的是欢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