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马以

发布时间:2008-05-29 浏览人数:1126


  

马以,浙江杭州人,现任湖州市市长。19808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省委党校文化学专业研究生,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19808月到团浙江省委学校部工作;1984年任团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611月任团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111月任团浙江省委常委、办公室主任;19925月下派任兰溪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19944月任团浙江省委副书记;19971月任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97月任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34月任温州市委副书记;20071月任湖州市委副书记,20072月任湖州市代市长,20075月任湖州市市长。

 

 

 

用责任支起人生

——访我校校友、湖州市市长马以

 

青年时代的他勤奋执着,中年时代的他务实求真;为政者的他勤政爱民,为人父的他和蔼可亲。这就是马以,一位可敬的市长,一位可爱的父亲,他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带着一份责任踏实走过每一天。

 

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在外人看来,马以是幸运的。毕业后就进入共青团浙江省委工作,后又相继担任团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副书记,中共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温州市委副书记,现任湖州市市长。很多机会光顾了他,而他也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机会。当年,马以能够成为杭师院中文系毕业生中唯一被挑选进入省级单位的学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渴求知识、勤奋读书,各科成绩全优。在团省委工作的前四年,用马以自己的话说是“最青春最活力的四年”。其间,他带着刚踏入社会的那份青涩,带着年轻人的那种奋进,积极参与组织了“中日大联欢”、“亚运会圣火传递”等一系列活动……谈起这些,马以显得有些兴奋。而后他特别向记者讲述了1981年暑期组织省学联骨干大学生骑车赴安徽黄山考察的事情。当时由于事前考虑不够周密、准备不够充分,途中出现了集体中暑现象,有时因为路况不好而人仰车翻。“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马以认真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完备、更加务实。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唯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机会才会光顾我们。

 

群众的信任是最大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幸福

 

    市长的生活总是很忙碌,这次采访也是马以牺牲休息时间而安排的。谈话间,我们看不出马以有丝毫疲倦,在他的眼光中,我们能够看出几经磨练和考验后的智慧与自信。谈起现在的市长工作,马以坦言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群众。他说,既然老百姓把信任给了政府,那我们就必须好好珍惜这份信任。1999年以后,马以在温州的工作经历使他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温州的老百姓深受台风袭击之苦,马以和同事们曾在“台风眼”仰望天空,曾为在台风灾害中遇难的群众痛心垂泪。但是,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马以也感受到了那份信任背后的幸福。马以坦言,在他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有很多幸福的感觉来自于群众。当孤寡老人拿到救济金而紧握自己的手不放的时候,当农民工拿到讨回的工资而打来感谢电话的时候,当看到山区儿童走进新建学校读书的时候,幸福总是洋溢在马以的心头。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中装着群众,脑中想着群众,群众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

 

我的“四线人生”

 

在采访的尾声,马以用“四线人生”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概括。他的“四线”是指学习、工作、生活、健康。他认为, “四线”中有任何一项缺位,对于人生来说都是不完整的。马以在工作后不断给自己充电,二十八年文理双修,拿到了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一直保持着学习的韧劲。对于家庭生活,马以觉得很惬意,经常和夫人、留学国外的女儿通过电话、网络聊天,并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中。特别是当马以说起女儿时,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父亲那份大山般厚重的爱。在日常工作之余,马以坚持锻炼身体,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一直感受着健康的快乐。学习、工作、生活、健康,四线交织,四位一体,编织出了马以精彩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都有一份对于人生的独特感悟。在采访之后,我们发现马以是个普通的人,但他自信而不骄纵,低调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以坚毅的品质肩负起人生的重担,而如今恰是风劲帆满正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