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周建忠

发布时间:2022-03-01 浏览人数:12970 文章来源: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是泰戈尔的名言,也是前临平一小校长周建忠的座右铭。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这位登上了《小学德育》封面的魅力校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温文尔雅的亲和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面的立体的成熟男人的心路历程,这一路走来的泪水欢笑,点点滴滴,故事里的几多曲折,又岂是旁人所能感同身受的呢?      

塑造未来的大学生涯

沏下一壶清茶,茶香氤氲中周校长道起了往事: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当杭师大还是前身杭州师范学校的时候,周校长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抱着满腔热血,怀着凌云壮志进入了这个高等学府,展开了求学的精彩旅程。

“当时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开设了包括音乐绘画在内的诸多课程,旨在发掘学生的潜能,以便进一步培养深造。我记得当时我选修的是钢琴和绘画,到现在我还是可以弹奏一些钢琴曲目的……”周校长说这些的时候始终嘴角上扬,脸上着对母校难以掩饰的自豪和骄傲。事实证明,当时的政策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人才,反观现在的大学教育,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触其他课程的机会,于学生的特长开发造成了阻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周校长在求学时期可谓意气风发,“文学社骨干成员”,“学习部长”,“征文比赛一等奖”,这个当年的文艺青年不失时机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他们当时的课余生活也与现在的青年男女截然不同,他们似乎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修养,他们会在绿树成荫的湖畔写生,也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讨论哲学问题,尽管他们常常会因思考人生而感到迷茫,但他们有着坚定的目标,也愿意为之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图书馆是精神给养的宝库,也是我们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思想得到启发,视野得到开阔的源泉。周校长坚定地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大学生都应该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在不断汲取知识给自己充电上,“饱读诗书气自华”,周校长的思想与古人的谆谆教诲契合为一,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找到方向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这样你会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在愉快之感。

小试牛刀的毕业之后

毕业后的周校长先后担任了语文、数学、思品和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之后的周校长在临平一小这所百年老校担任起了历时长达十年的校长,从一开始的超额完成任务到后来的连续评为区优,省优甚至是国优。周校长始终认为: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唯有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方可无悔于自己的付出,也必将做到最好。正是校长的尽职尽责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临平一小才把百年老校的光芒尽情挥洒。每每提起这些,周校长总会在感慨时光荏苒的同时,也诉说起他当时的困惑。

“当时的工人工资约为教师的两倍,而一个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微薄薪水,可能连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略显吃力,因此许多和我一样对教育事业怀着满腹志向的人都另择他业,另谋他途。”自然他也曾经动摇过,他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也有对现状的思考与徘徊。当然我们知道周校长内心深处还是热爱着这份工作的,信仰是金钱物质无法改变的,而且由于当时的客观因素影响,周校长也就坚持着走到了今天。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正如我们的明星校友马云所说的,历经考验的彼岸,我们总会看到繁华旖旎的春天。

硕果累累的教学研究

提起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周校长总是能滔滔不绝地阐述他的先进思想,他高产的优秀论文广为传阅,也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可;他关于课改的独到犀利的见解吸引着人们的眼光。除了研究,他也非常注重实践,他在各地的讲座公开课是他实践的有力证明,很多读者听众都被他的勇气和智慧深深吸引,更为他的谦逊和亲和力而深深赞叹。“他是一个执着的实践者,在繁忙的教学管理之余潜心 于教学;他是个勤奋的研究者,不倦地笔耕,不断地探索教学理论和艺术;他也是热心的指导者,悉心地同热爱品德课程和教学的老师商讨。”这是省教研员和特级教师对他的高度赞扬。

闲暇时周校长不是一壶清茶一段浮生,而是选择了选修别的课程增长自己的见识。《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原理》、《市场营销》这些周校长最为得意的选修课给周校长之后的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与莫大的帮助,周校长认为营销与学校运作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市场产品的推广需要宣传,同样,学校发展也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周校长还曾帮助朋友的公司做过一个创意十足的广告企划,深受认可,可见他在企宣方面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天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我们眼里的周校长。

寄语当代莘莘学子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大学阶段目的不清晰,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周校长认为这源于学生个人对于工作单纯的谋生要求与学校和社会的高要求形成了落差,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同时,现在的教学质量偏低,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东西太少,学生的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周校长认为教师应该非常负责任地做好学生的课程教授工作,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平台。而学生自身呢,也不能单纯满足于课堂,要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珍惜在大学的每一天,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用自己的热情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静静等待岁月给你的回馈。“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努力奋斗,永不言弃。”这是周校长的十六字箴言。

黄昏渐至,茶香散去,我们的采访也将近尾声,与智者的对话总是愉悦而短暂的,一个小时的时光,我们被周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后记:我们起身的时候注意到,周校长一直保存并使用着校友纪念的茶杯,他对母校深沉的爱也无需赘述了,我们都爱这位优秀的校友。)


【周建忠简介】 

周建忠,我校1986届普师专业毕业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2月-2012年8月担任余杭区临平一小校长、党支部书记,2012年8月担任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德育和品德学科教学。

担任学校管理工作期间,学校先后两度获得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特色学校、杭州市优秀教育集团等20多项全国、省市级荣誉。浙江省1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

他先后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执教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公开课、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展示课、浙江省品德新课程研讨课、“浙派名师”展示课等省、市级公开课20余节,为人教社、浙教社等拍摄了七次教学录像课供全国发行,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首届新课程优秀课例”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厅课改领导小组举办的“课改巡礼”教学比赛一等奖和校长论坛一等奖。在浙江省课改巡礼活动、余杭区“全国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等重大活动中作报告,20多次应邀到重庆、广西和浙江的湖州、杭州、金华、丽水、舟山等地作课程培训和讲座。参与了省新课程指导用书的编写和浙江省品德新教材选用评估工作,在核心刊物《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篇。先后评为余杭区名教师,余杭区劳动模范,杭州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星星火炬事业功臣,杭州市优秀党员,杭州市名教师,浙江省春蚕奖,全国科研兴校优秀校长,列入国家“211工程”名教师培养人选,浙江省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杭州市名校长报告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