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爽校友自毕业以来,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多重身份中自由探索。在鉴赏上,他强调“眼高才能手高,要看得多走得远”。在书法上,他坚持守正创新,保持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心境。在专业之余,他积极奉献,用艺术回馈家乡,投身于服务奉献的文化赋能工作。
在谈及是什么契机让林孝爽校友选择走上艺术品收藏和鉴赏这条道路的时候,林孝爽学长解释道“首先感谢母校的培养,我原来的专业是绘画,包括油画、国画、书法等课程。书画鉴定这个行业就需要从业者有比较全面艺术素养”当时的专业为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来毕业实习阶段我又被校领导推荐到西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工作,负责艺术家项目的对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实践,让我对艺术品市场有了初步的认知且产生了毕业后要从事这一行业的初衷。书画鉴定领域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深入研究历代书画名家的风格特点、艺术成就,以及各种书画材质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以便更好地把握书画的艺术精髓。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林孝爽校友本科的所学不会和这个行业之间有顾此失彼的状态,反而可以很好地学以致用,也可以说本科期间的学习是他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
当询问林孝爽校友在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学习经历中有什么让他有深远影响的事情时,林孝爽校友感慨道:“杭州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光是非常美好的,经历了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去安徽、周庄等地方写生,到了晚上老师和同学在民宿院子里的大树下乘凉、聊天、打牌、吃夜宵,乐趣无穷”。又比如专业老师们会经常亲自带队去上海看展,赵无极展、朱德群展、王冬龄老师的展。那个时候对策展人这一职业就萌生了向往,敬佩那些把杰出的艺术家作品带到大众面前的幕后工作者们。最意外的是若干年后我成为了王冬龄老师的学生,艺术的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除了对传统书画的鉴定与研究,林孝爽校友还积极地与艺术家、收藏家、学者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书画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多年来多次组织策划红色展览,构建艺术生态链,支持乡村基层文化艺术工作。他深知,书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开阔眼界,以长养藏
艺术品市场表面看波澜不惊,实际上暗流涌动,真正能够做到去伪存真并准确估价远非易事,林孝爽学长认为想要在风云变幻的收藏市场保持良好的定力和状态,涌现不断的创意和灵感,仅泛泛了解是完全不够的。他秉承“眼高才能手高”的观念,对书画艺术的理解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视觉美感,更是在细微之处把握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他在鉴定书画作品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对作品的纸张、颜料、题跋、印章等各个细节进行仔细研究,力求从中获取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使得他的鉴定结果备受信赖。
从艺术院校毕业再到步入艺术收藏领域,一切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的。毕业后,林孝爽学长曾到国家画院和故宫学习,现在依旧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游学。他坚持多走多看,不断充实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专业鉴赏水平,以此做到“以长养藏”。
探寻脉络,守正创新
拥有多重身份的林孝爽学长不仅在艺术品经营方面取得卓越成果,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林孝爽校友书法北师曾来德南师王冬龄教授,他的作品笔意洒脱,既有传统之根基,又有自家面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又要以时代人的见识修养在把握其精神后有举一反三的创新”是林孝爽校友对于书法的认识,也是他赋予自己的责任。在谈及如何兼顾书法练习和工作时他说:“书法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
在当下这个以网络为主导的时代里,林孝爽学长每天都花4~5小时在书法的练习上。他认为练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苏轼所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形如行,草如走。”书法首先要传承。只有多元化地吸收各个名家的精髓,才能融入书法中去。守正才能创新。要创作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和跌宕起伏的书法作品,在技法和思维上都要经过不断地历练。
当下,美术生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林孝爽校友认为做到以下三点尤为重要,“第一、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差异和优势,把握就业大方向,在对的方向上努力。第二、做精做专,在专业细分领域坚持深耕,形成自己的职业壁垒,第三、做广,成为复合型人才,利用跨界的优势差异化竞争”这三点建议不仅是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深刻洞察,也是对适应变化、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路径的引导。
“坚持热爱、把握当下;砥砺前行,拥抱未来。”这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激励,提醒学弟学妹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天空。这是林孝爽校友对于学弟学妹最真挚的祝愿。
林孝爽,1999年毕业于我校绘画专业,中国书画鉴赏家、书法家,独立策展人,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及当代艺术的研究、策划和鉴定工作。浙江逸仙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知美画院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研究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侨联文协书画专委会主任,杭州市书协主席团成员,杭州市第九批青年文艺人才,民革第十三届全国党代表,民革省直文化基层委副主委,杭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