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寻访校友足迹

2024寻访校友足迹⑫|我校2001届思政教育专业校友黄展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人数:127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水光潋滟的西湖之畔,坐落着江城中学这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府。烈日炎炎下,一抹充满朝气的蓝色身影从校园内向我们走来。这位气质出众、笑意盈面的教师便是杭州市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我校2001届校友黄展。2024年7月27日上午,黄展校长受邀接受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寻访校友足迹——思享育未来”实践小分队采访。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黄展校友以其温婉坚韧、热情幽默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她坚守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内修己心的责任。

遇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黄展校长在高中阶段曾是保送生,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杭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回忆起母校,黄展校友表示“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八字校训给她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自己仍经常回到大学校园,感受杭师大特有的人文气息。“从文一路到现在的仓前校区,那种求学的氛围一直没变”,黄校长如是感慨。

经历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黄展校友对思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说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思政教育对于一个人成人成才的作用。特别是当下,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中,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关键的关键。”

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更幸运地是遇到了良师益友。在谈到大学期间印象最深的教师时,黄校长说:“每一位老师都让我非常难忘,尽管有些执教时间很短,但他们言传身教的态度、专业的学术素养都对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中西方哲学史到政治经济学,黄校长几乎能快速回忆起每个授课老师的名字。在她看来,“勤慎诚恕、博雅精进”不仅是杭州师范大学育人的理念,更是学校每一位老师恪守并传承的准则。也正是因为在求学路上遇到了这些优秀的“引路人”,才让黄校长在教育的漫漫之路上,深耕多年,初心不变。

育师

“爱是教育的底色”

提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黄校长认为“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修炼过程”。尽管一些人将教师的优秀等同于精湛的教学技术和能力,但事实上,外在的技能需要有内在底蕴来支撑。在黄校长看来,这个内在的底蕴就是“爱教育、爱人的心理”。因为爱,她才会精研教学技艺,以“传道授业解惑”;因为爱,她才会深入把握学生内心,做学生的指路明灯;因为爱,她才能够多维度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样地,教育更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在长达23年的教育经历中,有一个学生让黄校长印象最为深刻。在初中毕业之后,每一年,这位同学都会给黄校长寄来一张明信片。从高中、大学再到出国进修,黄校长见证了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老师,我觉得您就像是明灯一样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获得学生的认可、看着学生成长,这样的幸福是难以言说的,但通过黄展校友讲述这段美好故事时眼中溢满的喜悦,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一张张明信片背后承载的感情之重。在付出爱的同时,黄校长也得到了学生信任而真诚的爱,而这,便是给予老师最好的礼物。

爱是教育的底色,只有爱的甘露,才能浇灌出最绚烂的花朵。黄校长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仁而爱人”,有爱才有责任,唯有内修,方能外秀。

育德

“以终为始,立德于行”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黄校长向我们分享了她对“德”的理解,以及如何培养“德”。在黄校长看来,“德”具有多层次意蕴:首先是“公德”,比如对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坚定立场;其次,也有着重于个人品德的“私德”。

也正因为如此,立德树人不仅仅是针对个人的某个教学体系,也不是一位老师的个人行为,“实际上,‘立德树人’是一个整体,它是我们内化在整个教育中的精髓”。黄校长认为,教师应该始终怀揣着“以终为始”的态度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新人,即在教育的出发点,就应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并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才能克服教育中的“唯分论”追求,真正做到全面地评价学生。

但“德”也并不是纸上空谈。除了课堂上的教诲,黄校长指出“育德”的另一重要维度是“立德于行”。只有把“立德树人”的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会“德”之可贵。为此,江城中学成立了“江小城”志愿会,并邀请了“杭州好人”彭清林现身说法。“‘德’这个词,总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将课堂化为实际,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的‘立德树人’教育”,黄校长如是说道。

玉成

“在最好的时代,永远怀揣一份责任感”

寄语后辈,黄校长认为“我们碰上了思政教育最好的时代”,在当下,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学科。而关于个人成长,黄校长也为学弟学妹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时代向我们敞开怀抱,我们就更应该始终怀揣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挥自己最强大的能量”,只有明确自身使命,做到“知责于心”,我们作为学生才能更好地“担责于身”。心中有方向,前路方能明晰。

其次,黄校长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学会开阔眼界。在中学教育中,老师很难与学生谈论高深的哲学或是专业的政治理论,这就需要我们跳出教育本身,不断用现实生活中的国家要问、社会热点去做具体的分析,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理解这个世界。“思政教师一定要拥有持续的学习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拓展自身综合能力”,黄校长殷切地嘱托道。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定是综合性、全面性的人才”,黄展校友强调,每一代青少年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教师想使他们懂得自己所说的道理,就需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在这种情形下,隐性教育就必不可少,它仿若空气,日用而不觉;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似春风,著物物不知,却往往更容易契合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精神需求。

黄校长说,如果在课上你能够哼上两句学生喜爱的歌手的歌曲,提到一两个网络热梗,教师的亲和力就会不断上升,对学生的影响也会与日俱增,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展,我校2001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杭州市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思政课高级教师,杭州市妇代会代表。从教23年来,她始终坚守思政教育一线,是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市学科教研大组成员、区兼职教研员,引领区域学科蓬勃发展。曾获得市优秀教师、市教坛新秀、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模范教师、市德育课优秀教师、上城区荣誉思政教师“红梅奖”、区十佳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她以女性特有的韧性,长期扎根教育一线,坚守“三守三创、铸魂育人”理念,为思政教育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