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寻访校友足迹

2024寻访校友足迹㊹|我校1994届音乐专业校友朱海其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人数:88 文章来源:音乐学院

7月14号,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寻访校友足迹实践小队来到了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接受采访的我校1994届音乐专业校友朱海其早早地就在演播教室等候我们的到来,关切地询问大家的旅途情况,展现了他对此次专访活动的重视与期待。这一系列举动,让我们倍感温暖,也为此次专访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潜心修学,以“艺”服人

朱老师回忆道,在杭师院学习的日子里,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吸收了很多知识,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师范生的音乐基本技能。首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非常幸运在杭师大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包括视唱练耳的金奇老师、合唱课的阎宝林老师,还有声乐老师刘志等诸位名师。

问及朱老师在杭师大的学习生活对现在工作的影响,朱老师表示,在杭师大的学习支撑着自己一辈子的教学,包括唱歌,钢琴,合唱指挥,都是在杭师大学习的系统知识,受益终生。至于其他的能力,只要能吃苦,到工作岗位以后,都可以继续学习。

朱老师在94年进入杭州高级中学任教,95年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这个时期杭高抓住了机会,在朱老师等多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仅是音乐学科,所有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杭高都是浙江省的“领头羊”。199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来杭高视察工作,听朱老师授《黄河钢琴协奏曲》一课。2011年,朱老师上了一堂《欢乐颂》,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了一致好评。朱老师回杭高参加百年校庆时,以前的学生和他说“您当年讲的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我仍然记忆犹新。”

弦歌不辍,以乐育人

关于音乐类师范学生和其他专业师范类学生相比,在职业规划上是否有特殊性这一问题,朱老师说,在教学方面是相通的。但是音乐专业的师范生除了理论外,大部分能力来自于专业技能,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比如在音乐教师招聘的过程中,音乐技能是第一关,其次才是理论。因此在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对教材的理解,所有的作品都要能够弹唱;要有作品的积累,把中西音乐史与课本上的曲目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

再次,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教材中的一些曲目偏重知识性而非音乐美感。这时,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想到学生听到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能不能接受。我们要做的不仅要传达知识性,更要体现音乐的美感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共鸣,让音乐课生动有趣。

最后,音乐富有情感因素,学音乐的人最自豪的就是把对音乐的理解诉说出来。音乐的情感因素表现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过程中。音乐老师如同一个载体,用弹唱、播放音频、讲述音乐故事等等方式,为学生搭建起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另外,朱老师强调,教学法这门课程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师范生专业课,其实,这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能体现教学背后的逻辑关系,不可小觑。


尾声

朱老师回忆起自己曾参观过仓前校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仓前校区非常大、非常漂亮,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朱老师建议,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时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静下心来读书。                                                      

对本次的“寻访校友足迹”活动,朱老师说“作为杭师大的校友,我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能通过这样的形式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非常有意义,也很感谢杭师大还记得我们这些老校友们。”

校友简介

朱海其,男,汉族,中学音乐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浙派名师”,杭州市第二批“名师、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第三层次人才。现任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副校长,民进浙江音乐学院支部主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杭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