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寻访校友足迹

2024寻访校友足迹㊺|我校2004届音乐舞蹈专业校友周莹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人数:157 文章来源:音乐学院

2024年7月26日,我校音乐学院“寻访校友足迹”社会实践小组前往杭州电视台拜访周莹校友。周莹校友毕业于我校2004届音乐舞蹈专业,她主持的《开心茶馆》等开心系列栏目被评为中国第六届《综艺》年度节目暨电视人评选地面频道二十强、浙江省第十六届“牡丹奖”电视文艺栏目一等奖等。

心之所向,追梦无界

周莹校友回忆道,2002年她参加了杭州电视台组织的全国业余主持人大赛,获得十佳称号,她是十佳里面唯一一个非播音主持专业的选手。正是母校带给她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使她愿意参与有挑战性的事情,以此为契机走上了专业主持人的道路。

工作之后,她做出了杭州最火的节目《明珠欢乐夜》,后来改版为《开心茶馆》。那个时候跟她一起做节目的是两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的曲艺演员,也是杭州非遗“小热昏”的传承人,在两位曲艺演员的带领之下,她开始成为一个方言角色化主持人,同时也是集合主持和曲艺演员为一身的脱口秀主持人。她回忆起自己的师傅,金话筒奖得主、杭州市和浙江省残联的爱心大使刘忠虎老师,他经常给残障人士们做公益演出,从那时起,刘老师就带着自己投身公益事业。

以爱之名,善行人间

谈及自己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周莹校友说,自己最早参加公益活动是17岁的暑假,去乡村小学支教。为残障人士做公益演出的经历,也让她感触尤深。“我们给他们带来表演和欢笑,残障人士身上的坚韧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样的活动,每年都在坚持。不仅如此,她在慈善晚宴上为自闭症儿童和唇腭裂儿童拍卖来帮助他们,“既然我现在在杭州有一点知名度,有这种公信力,我就要利用好我自己的这一点名气,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音符之下,乐海无涯

周莹校友说,美好的品质并不是仅仅属于学艺术的人,它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个人都有智慧,每个人的内在都是充足的。不过,有时候我们需要导师的帮助来开启这份内在的智慧。无论是刚毕业开始教课、教授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当别人尊敬地称呼我们为“老师”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凭什么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也绝不是说只要会说话就能去教课那么简单,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比如生命的引领。做老师的根本目标在于品德修养,需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品德传递给学生。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立即理解我们所传达的信息,尽管我们很想改变他们、影响他们,但可能缺乏有效的方式让他们立刻理解。这里所说的理解,并不是指立刻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是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善意。当我们的影响力扩大时,像那些名师或名校长一样,他们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不辞辛劳地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教育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正如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院训“德艺双成”,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技艺的同时也要注重品德修养。

当被问及为何能在事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她感慨地说,一个人之所以出色,并非仅仅是因为个人能力出众,更多的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同样的高度上,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允许自己放松,允许自己在疲惫时休息,不必总是充满活力、不断向前冲刺。特别是对于学艺术的同学来说,不服输的精神是永远不会减少的,一旦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把它做好,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每个艺术家都具备的特质。她说自己曾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成绩的取得并非完全归功于个人的能力,而是得益于有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校友简介

周莹,曾获中国十大电视主持新星、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浙江省城市电视牡丹奖最佳主持人、杭城十大电视主持人、杭州市政府首届桂花奖电视主持一等奖等荣誉。主持的《开心茶馆》等开心系列栏目被评为中国第六届《综艺》年度节目暨电视人评选地面频道二十强、浙江省第十六届“牡丹奖”电视文艺栏目一等奖等。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二十余年,成为“省市残联爱心大使”、“禁毒大使”、“G20微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