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寻访校友足迹

2024寻访校友足迹㊼|我校2010届思政教育专业校友汪韻青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人数:233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优秀校友是我们成长途中的领航人,追寻校友足迹,追忆校友故事,不仅能为我们成长的旅途明晰前进的方向,也为校友加强与母校联系,传承师大精神提供支持。乘着八月的骄阳,循着光的方向,2024年8月24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相传”寻访校友足迹小分队在杭州市余杭中学对我校2010届思政教育专业校友、杭州市余杭中学副校长汪韻青展开采访。在访谈期间,汪韻青校长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在师大的点滴时刻和从教后的暖心瞬间,并对母校、学弟妹们给予美好的祝福。

求学篇:

师大予我,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一花一树表真情,一叶一木传温暖。在师大的求学生涯期间,汪韻青校长从细节处感受到母校的人文关怀,这也对她在求学生涯和工作期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下沙校区有很多的小动物,学校给这些小动物布置小房子,给它们搭了窝,给它们专属的小角落。给我们传达的讯息就是在一个有温度的学校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在从教后,汪校长始终牢记母校带给她的那一份温暖,身体力行,向学生传达温度、传达爱与关怀,将师大给予的关怀,传递给莘莘学子。

谈及对母校印象最深的场景,汪校长回忆道:“在师大的每一刻都令我感触颇深,最有冲击的一幕要数早晨6点20到7点这个时间点的图书馆一楼。”当汪校长第一次在6点40走进图书馆时,她被当时的场景深深震撼到,“很多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聚在图书馆一楼大声地朗读。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也可以跟着一起朗读。”这对当时羞于英语口语表达的汪校长来讲无疑是一份勇气,也是一份鼓励。

无论是细节处的感动还是整体环境的冲击,对汪校长而言,师大的温度历历在目,师大的关怀记忆犹新。

我与师大,自学与借力缺一不可

提及如何度过迷茫期,找准发展方向时,汪校长分享了两点方法:找到老师,找到有相同目标的同伴。“老师们有非常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面对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这一难题时,汪校长积极同身边的老师们交流,“当时考研和就业两者时间其实不冲突,与其迷茫着,看着时间流失,为什么不把时间拿来积累基础知识呢。”在综合老师们的讲述后,汪校长不断地缩短迷茫的时间,不让自己因为迷茫停下脚步,把精力放到考研学习、师范生技能的提升中,即使不知大方向,也不能停止向前奔跑的步伐。紧接着,汪校长提出第二条方法:找到目标相同的同伴。“同伴的支撑、同伴的鼓励所带来的力量,都是别的群体所达不到的。”汪校长找到两个不同方向的群体,在与她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情绪的稳定是最重要的。

随即,汪校长向我们分享了读书时期的学习方法。一是多去图书馆,“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就会让你去学习,提醒你,快去看书,多去看书。”巧妙利用外界的大环境来驱动自己学习,走进充满动力的氛围,当中自己也会有意识地努力。二是和同伴一起,相互鼓励,调动内在的、自发的动力,“当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后,同寝室的同学相互提醒早点休息,早上起床的时候同寝室同学一起早起。”疲惫时同伴间的相互鼓励能激发动力。除同伴的相互督促之外,自我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十分重要,“早上起床的时候,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打气,多鼓励自己,调动内在的动力。”

教育篇:

以匠心雕琢生活之智,用温情轻抚心田之柔

谈及教师认同感的培养,汪校长表示,她是在担任班主任之时,即是工作的第二年,才真正地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班主任的角色让她真正地和同学们在一起,“一起经历喜悦,一起迈过苦难。”

所以在提及教师职业生涯中记忆犹新的时刻时,汪校长马上想起了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因家庭变故产生厌学情绪离家出走,当时作为新手班主任的汪老师,与学校还有班级的同学们一起努力,用温暖感化心灵。他们首先是在与这位同学比较亲近的同学QQ上得知他正在一家奶茶店里打工。为了避免该同学加剧厌学情绪,汪老师和同学们秘密开展锚定奶茶店的位置,最终得到定位。正值元旦,汪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策划一场元旦汇演,将地点定在了该同学打工的奶茶店附近。虽然过程很艰难,要综合考虑学生安全等各种问题,但当他们捧起蛋糕,向这位同学说出新年快乐的时候,一切好像都值得了。这件事汪校长记忆很深,当然,对于那位同学来说,这一瞬间的感动和温暖更难以忘怀。所以汪校长她说,在面对一些个性鲜明的同学时,一定要做个性化处理,要温柔、温和,“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有温度的方式更能够赢得学生的心,温柔的力量其实很强大”。

在谈及如何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时,汪校长说,政治其实重在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会慢慢发现,政治和生活是离不开的,它其实叫政治与生活,所以必须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就拿哲学举例,这本书中的许多知识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游戏体验其实就是最好的一个入手的办法。如对立统一的关系扩展到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用两根筷子或者我们四个手指头的长短粗细,这其实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汪校长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记得从学生们的生活出发发现美妙,而不是直接从书本出发。

寄语篇:

以无畏之心,绘就青春勇敢篇章

汪校长热切鼓励学弟学妹们勇敢迈出步伐,尝试踏入高中的招聘。她也温馨提醒,不必过分忧虑高中知识点的教授难度或就业竞争的难度,因为学校是欢迎并支持师大专业背景的师范生加入高中就业,一同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

母校情深,让回忆鲜活,故事绵延

在询问对母校的期许之时,汪校长表达了对杭师大的深切怀恋之情,希望母校的门扉多为归子敞开,让他们这群“老孩子们”能多回去看看。

校友简介

汪韻青,高级教师,杭州市余杭中学副校长、工会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荣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新锐教师,余杭区学科带头人,余杭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余杭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示范点负责人,多次承担省市级教研活动示范课、讲座,曾荣获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送教新疆、贵州等地,带领其所在政治教研组先后获得杭州市青年文明号、杭州市巾帼文明岗、余杭区教育铁军先锋号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