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求新
——访我校校友、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院长严晓鹏
(章露丹)
严晓鹏,现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院长、外事处处长,曾于杭州师范大学2003届中澳班攻读硕士学位。就读杭州师范大学期间,他对中外教育模式的认识逐步深入,通过学校的教学指导与自身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日趋成熟。
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位于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风景古朴而优美。记者行于走廊,沿途便被各类中外交流活动的图片所吸引。令人心怡的背景,装饰精致的版面,措辞精简的介绍语……最使人动心的是照片中中外师生纯真灿烂的笑脸,这是深沉友谊的流露,也是美好梦想的展望。
是什么样的教育经历,让严晓鹏院长更好地发展温州大学的国际交流教育活动?温州大学的国际交流教育活动至今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又会着重于哪方面的发展?严晓鹏对于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又有什么期待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严晓鹏院长。
严晓鹏院长见到来自母校的记者团十分欣喜,此次采访也进行地格外顺利。
杭师学习,受益匪浅
据严晓鹏院长介绍,杭州师范大学中澳班的学员主要为各高校的领导及骨干教师,在中澳班毕业后可直接取得澳洲高校的硕士学位。当然,中澳班对严晓鹏院长的意义远不止获取学位。“最重要的是,我在中澳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语言、教育专家的指导。事实上,我们中澳班的全体师生已形成积极而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相伴的是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回忆在校往事,严晓鹏院长恳切地总结道。
由于学员招收的高端性与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中澳班拥有成熟的教学培训模式与雄厚的师资力量。“中澳班经常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优化整合国内顶尖师资,这为中澳班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严晓鹏院长感慨道。
中澳班的成功开展与效果斐然自然与其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息息相关,对此,严晓鹏院长亦有自己的认识:“中澳班让我有机会从中西两个角度去审视高校教育,从多元的教育理念中汲取营养,对教育学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确立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中,我们构筑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使这些理论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然而,严晓鹏院长在杭州师范大学中澳班的学习也并非一帆风顺,当被问及学习的困难之处时,严晓鹏院长调侃道:“那肯定是我当年的‘哑巴英语’了!”原来,严晓鹏院长时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英语,英语教学的开展更是远不如现今的普及,因此,语言问题成为严晓鹏院长同时期学员学习的最大障碍。毕竟,没有语言这块“敲门砖”就无法理解国外最新的教育信息。那么,严晓鹏院长又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严院长回忆道:“当时学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而开设了速成的语言培训课程,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英语对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也成为我们这批学员英语水平得以提高的契机之一。”
重回温州,探索新路
正如严院长之言,理论的积累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杭师大学习的时间转瞬即逝,严院长又再次回到温大,参与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及对外交流的工作,在不断的探究与突破中,见证了温州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
严院长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他自豪地介绍着温州大学近年来在对外交流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温大这方面的活动最主要的有中外合作办学、外籍华人体验中国生活的‘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以及温大学子出国留学的项目。杭师大的学习让我较早地接触中外交流活动的开展模式,而我们学院近年来也积极策划,旨在使活动更为新颖、精彩,并试图开拓新的领域。”
温大近年开展的中外交流项目的确受人瞩目。据悉,成立于2006年的国际合作学院,在短短5年间已经与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友好院校关系,其中不乏美国底特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针对外国留学生、外籍华人、本校出国留学生分别开展目的性明确的课程,并承担这温州大学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实施任务,留学生教育、出国留学预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同时,温州大学是孔子学院奖学金和浙江省政府奖学金的受理单位,还专门设立温州大学留学生新生奖学金来欢迎世界学子赴中国温州大学求学。
在此期间,也不乏各国高校教育团体的来访活动。2010年4月12日,美国库克大学副校长Gary Smith博士一行5人来访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由严晓鹏院长陪同接待。国外高校来访人员向温大学子阐述了美国的教育体制,介绍了国外教学理念的独特之处,鼓励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个性化的自己,用创意及时间管理的观念做好生涯规划。“国外教育有与中式教育的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以多元文化的不同视角审视教育,既是求同存异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面对近几年取得的成就,严院长在欣慰之余,也表示自己会立足于现今的教学现状,做到创新与完善:“今后,国际合作学院应着力扩大学院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领域,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提升办学层次,逐步形成国际化教育模式。”
“杭师大是一所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向严晓鹏院长阐述了杭师大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杭师大仓前新校区的建设状况。当记者将精致印刷的杭师大仓前校区宣传册、杭师大概况介绍册及准备的礼品赠送给严院长时,严院长颇有兴致地阅读起来,对于仓前新校区的建设情况,更是充满了期待,并表示“有机会一定会亲临仓前校园,感受到杭师大的巨大进步及建设为一流大学的决心。”
杭师大在向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迈进的之际,引进优秀师资、建设仓前新校区、完善校内软件硬件、优化学科专业,并曾有意更名为“杭州大学”,这项提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不少原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的校友对此存有异议,而在原杭州大学攻读本科学士学位的严晓鹏院长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支持杭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杭州大学。我在杭州大学读本科,在杭州师范大学读硕士,这两所高校都是我的母校,因此这两所大学的发展我都会关注和支持。我的一些杭大的校友对杭师大的改名不以为然,我却不怎么看。他们并不了解杭师大,我却是在杭师大度过数年的时光,我清楚地了解到杭师大真正的教育水准。杭师大是一所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在不久的未来,他必定会在中国的高校领域中光彩夺目。”
在展望之余,严晓鹏院长还对杭师大与原杭州大学作了一番比较:“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大学之间存在不少共同点,这两所高校都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当然,杭师大要达到原杭州大学的办学水平还需要一段过程,我相信,通过杭师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杭师大必定会蒸蒸日上,攀登原杭州大学的办学高峰。”
此外,严晓鹏院长向诸位杭师大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在校大学生活的意见:“我希望同学们要心怀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大学中有所成就,进而回报家长、回馈社会。要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要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采访的结尾,记者向严晓鹏院长传达了杭师大校友的关切之情,严晓鹏院长已表达了他对母校和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杭师大有师范大学的‘学者为师’的传统,又有杭州人文城市与繁华都市熏陶下的高校气息,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必定在未来绽放新的光芒,更为动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杭师大的学子们,一定要把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好,同时在对学科的探索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有你们的努力,杭师大的未来之路必定越走越宽!”
【严晓鹏】现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院长、外事处处长,曾于杭州师范大学2003届中澳班攻读硕士学位。就读杭州师范大学期间,他对中外教育模式的认识逐步深入,通过学校的教学指导与自身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严晓鹏院长见证了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