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处世
——访我校优秀校友李小娟老师
(中文103/林嫣婷)
李小娟老师是杭州师范大学第三期中澳班的毕业生,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副主任,杭师大温州校友会秘书长,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教师。
8月22日下午,我们提前来到采访地点——李小娟老师办公室。环顾周围,宽敞而简洁,一张大办公桌临窗摆放,一侧是一个棕色的四门书柜,我仔细一看,里面密密麻麻摆满着各式各样的书籍,有文学书刊、马克思作品等等,不难发现平日的李老师是一个勤读书、爱读书的人。书柜前有黑色沙发与茶几,窗台下有几盆绿色植物,长得高而茂盛,给整个明朗整洁的办公室带来了一抹绿意。
不一会儿,一头整齐短发、身着花色连衣裙的李老师微笑地走进办公室,给人感觉大气、干练,一进门她一直解释“不好意思,有点事情处理所以迟到了”,她的平易近人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开始了采访,分享她的学习处世之道。
大学里的学习方式对她影响深远
谈起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李老师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班级集体学习的思维碰撞。当时参加杭师大中澳班教育领导学学习的同学,大都是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所以同学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经常为一个观点争论半天,思想碰撞,班级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上课方式常常是老师出一个课题,学生们团队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李老师说她所学到的有三分之一来自老师的教学,三分之一来自同学的交流,还有三分之一来自自己的感悟。这一种学习方式和团队合作,让李老师领悟到如何为人处世,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处理事物,尤其是学会持有一种批判性的反思,这些都对她影响深远。
当年的中澳班让她记忆犹新
说到中澳班,李老师开始滔滔不绝,向我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当年的班级印象。当时中澳班的学生多已参加工作,生源较好,主要来自教育界、政界,很多同学在社会上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她在班里成绩不算突出,是年龄很轻的一个学生,但大家推举她当了副班长,可能是她相对比较空闲一些的原因吧。当时的一些同学现在多已得到晋升。而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当时他们班级的同学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最小的才27-28岁,而在最后一天毕业典礼,颁发毕业证书的时候,同学们还是像孩童一样穿着硕士服拍毕业照,那么兴奋、激动。还有班级里有一位叫王水法的同学,当时任杭州市交通局局长,现在换岗位了,他在课余经常讲一些经典名言,被同学们称为王水法语录,他的很多简单却至深的哲理,至今还影响着她。那一年半在杭师大学习,带给她无限欢乐的同时,也教会了她如何为人处世。作为校友会秘书长的她也常常回母校,今年上半年就回过一次,与曾经的同窗相聚畅谈,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教师这条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当我问到李老师是如何择业以及她的择业观时,李老师略思考一下说,其实她的择业很简单,她来自农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老师,老师是她所热爱的职业,且学校及教师的工作相对其它行业较单纯,心灵纯净杂念少,她从事这一行业多年,从招生就业办调至党院办,一直工作得很舒心,她会一直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
在杭师大一年半的学习让她受益匪浅,让她在工作中更善于与团队合作,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并严格要求自己团队的成员,热爱工作,积极进取,热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为人处世,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李老师现为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人员、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以及“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员。今年还获得了一项国家社会基金教育学课题以及浙江省哲学科学规划课题,这对于她来说,实属不易。
在分享李老师人生历程与宝贵经验的同时,我向李小娟老师转达了学校校友会对她的问候,请老师录制了一段对母校的祝福,请老师常回母校看看。
这次采访,我感觉收获颇丰,分享了前辈校友的宝贵经验,倾听了她的人生故事。李小娟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努力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岗位,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热爱生活,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勇于挑战,这是她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小娟】杭州师范大学第三期中澳班的毕业生,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副主任,杭师大温州校友会秘书长,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