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卢桂芳

发布时间:2011-02-13 浏览人数:1151

  

 

丹桂情韵 万古流芳
——访温州市歌舞团团长卢桂芳
(张冬冬)
 
  2010年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当卢桂芳接过沉甸甸的“全国劳模”荣誉证书,烫金的证书与灿烂的鲜花将她的脸颊映照得绯红一片,一时间,卢桂芳却百感交集,恍然如梦。
 
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大“家”
  在温州,流传着一段关于卢桂芳与温州歌舞团的佳话——是她撑起了原本坍塌的“家”,没有她就没有今天歌舞团的辉煌。1978年,温州歌舞团始建于瓯江之畔,1990年-1994年由于演员老龄及多方原因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很多人都另谋出路了。那时的卢桂芳还很年轻,刚刚做了母亲,正是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可执着的她毅然舍弃了小家,扛起了歌舞团的大“家”。1995年,她接任歌舞团团长一职。面对无排练办公用地,演员平均年龄30多岁,行当严重不齐,经费、演出设备短缺等极度糟糕的烂摊子,她从人事入手,整顿队伍;从创作入手,提高艺术水平;从发展文化产业入手,打开演出市场……在只有300平方米租用房的情况下,她始终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自己一定能重新撑起这个坍塌的“家”。在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跑遍全区街道乡镇,为解决30位富余演职人员转岗再就业,分流安排街道专职文化员工作,让他们又能在群文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实新生力量,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苗子30名送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委培,这批新生力量之后成为歌舞团艺术队伍的主要骨干力量。温州歌舞团还率先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打破铁饭碗,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没过几年,在卢桂芳的精心打理下,温州歌舞团便如凤凰涅槃般脱胎换骨,重现生机。如今的歌舞团,建成了自己的团舍,有一支年轻专业的队伍,有一批爱岗敬业的专业演员,新创一批剧目,分别在全国、省、市多种赛事中荣获60多项大奖,成为浙江省四大专业艺术团体之一。在卢桂芳的带领下,创作上演了温州首部音乐舞蹈诗《瓯越情韵》、温州风情歌舞《叮叮当》、《丹桂情韵》独唱音乐会以及《对鸟》、《雁荡秋色》、《水映江南弄》、《山里的太阳》、《闯海》等富有温州浓郁地域特色、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她先后率团并领衔主演代表中国参加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艺术节和6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国内外媒体频频报道,予以高度赞美。
  歌舞团从无到有的蜕变,卢桂芳功不可没,而对于自己的小家,卢桂芳却有太多为人不知的愧疚。她为自己不能当好爱人的贤内助而愧疚;为不能在卧病不起的老母亲身边尽孝而愧疚;为不能及时照顾幼小的女儿而愧疚……但一切终究被家人理解与支持,为了温州歌舞事业的发展付出都深感值得。
 
飞向世界的“对鸟”
  代表温州民歌最高成就的是《对鸟》,而把《对鸟》从民间俚曲“晋级”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民歌教材之一,把生动谐趣的乐清山歌传唱至欧美舞台,卢桂芳是首屈一指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从1979年正式开始在浙江的舞台上唱响《对鸟》,一直到如今,卢桂芳在30余年的艺术历程里,一次次给予《对鸟》以“专业加工”,一次次丰富《对鸟》的“形态”,一次次赋予《对鸟》新的灵性……《对鸟》从“歌舞之乡”飞向世界,继而奠定了卢桂芳温州民歌演唱代表性人物的地位。
  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女高音歌唱家,在艺术上她坚持着自己的路,传承、弘扬本土民俗文化,被亲切地誉为“水乡百灵”。她是温州土生土长的歌唱家,对家乡的一山一水无比热爱,对家乡的本土文化一往情深。她长期致力于温州民歌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对温州民歌《对鸟》、《叮叮当》的传承与创新,她发现本土民俗艺术的博大精深,挖掘温州民俗文化、发扬本土艺术,成为她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事艺术工作三十多年,她创作、改编并演唱的《对鸟》、《叮叮当》、《茶花颂》、《绣香袋》等一批温州民歌在保留原有的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使作品在内容、意境上再次得到提升,并荣获中国民族民间唱法优秀奖,法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最佳表演奖,第七届中国民族民间精品银奖,第十二届CCTV青歌赛亚太赛区原生态类唱法一等奖,广西国际民歌节中国民歌大赛铜奖等多项大奖,在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接待外宾主要的文化品牌。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香港特首董建华,法国音舞协会主席普卢先生,蒙古国蒙中友好协会主席张诺梦先生等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温州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谏言献策的人民代表
  多届人大代表的资历练就了卢桂芳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凡是看到的、听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她都会及时记录下来,结合浙江省、温州发展实际,对问题展开调研,做到及时反馈,认真督办。作为一名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她时刻都惦念着自己肩上的担子,尽心尽力履行职责,谏言献策。卢桂芳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关于文化政策法规要给‘国办民营’的文化事业单位松绑”的建议;在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乡、镇文化站的网路机构”的建议;作为市人大代表,她率先提出了打造“歌舞之乡”金名片;提出了“在法国巴黎创办温州中文学校”的议案;提出了“建议市政府加大对温州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的建议等几十条建议、议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与采纳,部分被评为代表优秀议案。
  卢桂芳用坚韧的品质实现了歌舞团起死回生的蜕变;用百灵般的嗓音传播了瓯越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敏锐的思维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她的脚步未曾停歇,她在思考温州歌舞团的下一个10年,她也在思考如何挖掘、传承温州的民歌,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丹桂的情韵,历经数十载,必将万古流芳。
  
【卢桂芳】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温州市歌舞团团长、书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江浙民歌演唱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温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浙江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巾帼群英奖等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