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志华简介
金志华,1988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副院长、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宁波市药学会理事;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生素杂志委。曾在杭州钱江味精厂从事谷氨酸发酵技术工作,曾任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任抗生素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抗生素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曾在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在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出版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20余篇次;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颖专利2项。
朴质成哲思 笃实定人生
——访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命与化学工程分院副院长、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金志华校友
(顾乔娜 王璐)
2010年7月29日上午,盛夏似火,赤日炎炎,扼不住的是我们此时赴约的步伐,掩不住的是我们此刻激动的心情。我们正赶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此行的目的是采访该校生命与化学工程分院副院长、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金志华教授——师大的杰出校友。金学长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简单的陈设,亲切的笑容,满桌的文件书籍。这一切像是无声的开场白,预示着我们这将是一次朴素而真诚的交流,轻松而愉悦的谈话。
简单存善理 慎行择未来
“我那个时候读的是生物学专业,这个专业现在已经比较细地划分成几个具体专业了。其实当时我选择在母校学习也是挺偶然的。”谈及与母校这段缘分时,金志华学长坦率地说到。而这个偶然的选择,却正是一段充实大学生活的起点,是其人生旅途上颇具意义的一步。
怀抱着“一门心思读好书”的信念,他在母校的校园里汲取知识,储备实力,提高自身,踏踏实实地学习成长。他说:“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时学得很全面而在某些方面又能有渗透性,很多学习的基础都是在这个时期打下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心态,让金学长在学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回顾大学生活时,学长高兴地讲起了那时的一些班级活动。他说,“我们那时不像你们现在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所以为数不多的班级活动就使我们格外珍惜。当然读书交流也是我们平时最多的活动。各种书籍沉淀着我们的心情,让大学生活格外充实有趣。”现在的大学里条件肯定是比以前好,各类学生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超过以前。对此,学长却略显担忧,他反复强调大学生活中选择的重要性,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能够锻炼自己的事情去做,而非盲目跟风。的确,一个正确的选择对人生会产生巨大影响。学长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无悔教师路 淡然求职心
如今教师这个职业受到人们广泛的青睐,殊不知在二十几年前,教师的地位却是十分的低下。金学长说:“很多同时期的同学都不太愿意做老师,尽管那时候工作是学校分配的,仍有不少人选择改行。”当我们问及在那样的环境下为何学长还是坚持在三尺讲台前时,他亲切地笑道:“因为我倒是一直以来都觉得当老师挺好的。”学长说。他毕业后没有立刻成为一名老师。他曾在味精厂做过技术工作。这段工作经历给了他许多经验和启示。调整心态,稳扎稳打,经过不懈努力,他才一步一步地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随着事业的稳定,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求职就业,学长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工作就是能锻炼自己的工作。”一直以来学长对未来都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他总是执着地做好每一件事,简单却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正如金学长办公室里的陈设一样,除了大堆的文件和厚厚的书籍之外,虽然其他的都极为简易,但是我们却能在其中感受到踏实。每每说到这么多年以来,对于教师岗位的认知,学长微笑地用简洁的八个字回答,“我还是觉得挺好的。”简单的是外在浮云,不简单的却是内心的成长。学长告诉我们,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妨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自身的追求太过不切实际,也许也可以尝试一些自己没把握却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
终系母校恩 谆嘱后来人
大学只是其求知过程的助跑场,为了习得更深层次的学问。金学长选择了考研。讲到这段经历时,学长深情地回忆起母校的恩师,“老师都很认真负责。”时隔二十多年,学长还是能迅速清晰地说出恩师徐志彦的名字。这位教授遗传学的老师,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学长说自己的考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与中国科学院以及武汉大学的失之交臂,令他很沮丧。徐志彦老师在这个时候热心地为他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师恩难忘,偶然的缘分背后是一段割舍不掉的真情。
作为母校的优秀学子,金志华学长对母校的也发展十分关心。目前在师大争创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大背景下,学长认为,母校的发展势头的确非常强劲。他说,这样的发展成果,离不开政府以及学校的重视和投入,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比如学校在人才招聘方面的力度方面就大大超过以往。学长曾到过下沙校区,对那里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印象深刻。谈到目前正在建设的仓前校区时,学长对其前景也十分看好。从学长简单朴素的言语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母校的默默关心和期望。
此外,对于校友工作的建设,学长认为学校确实很用心。“我每年都会收到母校寄来的《校友》杂志。”学长高兴地说,“校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母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的确,校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个人,在与校友们接触交流过程中,我们总是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极为珍贵的精神品质。此次,在采访金学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直率亲切的前辈,又是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老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长教会我们的是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知识,用坦然的心境面对人生。这使我们获益良多。
采访最后学长真诚地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殷切期望,“以学为主,全面发展。很多事情不能仅凭兴趣去做,还要学会锻炼自己。”学长豁达的人生观,朴质的处世态度,教会我们撇去浮躁,踏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忙碌也好,闲适也罢,我们所做的一切为了心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