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孔鑫明 张银娟

发布时间:2011-02-07 浏览人数:1428

 

夫妻同心    其利断金
──访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鑫明校友、执行董事张银娟校友
(王超琦)
 
  横村镇是一个位于桐庐县的乡村古镇,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境内镇坐独山一座,孤峰耸立江表,无脉无延,满山绿树,苍翠毓秀。古镇近山滨江,人杰地灵,养育了唐代诗人“三章”:章八元、章孝标、章碣,也留下了丰子恺、闻一多、黄宾虹等文人名士的足迹。经历千年,古镇扬名在外,但寻常外人却不知这山清水幽的古镇中,却藏着一间稳坐杭州市百强席位的多元化企业──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桐庐县重点骨干企业、杭州市信息化示范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全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而这个奉行“生产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致力人类健康,获取最佳回报”宗旨的公司,它的创办人是一对恩爱无比的夫妻、两位杭州师范大学的优秀校友,此刻正候待着学弟学妹的探访。
 
        结交同窗四年谊  更结夫妻百年情
  在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孔学长和张学姐的急剧寒暄,便把我们深深的吸引住了,在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纵横商海的不凡气度,还能感受到烛光温馨的师长风范,与寻常生意人是截然不同的。学长和学姐也惊讶于我们的年轻,用孔学长的话说:“让你们这些小孩子来采访我们,确实是不小的考验啊”。
  说到大学时代,孔学长和张学姐开玩笑说,“那可是很遥远的事情了”。1982年9月,两人双双考入杭州师范学院,揭开了大学生涯的序幕。谈起当年的求学时光,孔学长和张学姐还是记忆犹新。从校园湖畔边摇曳的青枝嫩叶,到西溪湿地里如焰的柿果红叶,春华秋实、花鸟鱼虫都给他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当时的文一路校区,条件不是很好,交通也不方便,但是同学们学习的态度非常认真。百年校庆的时候见到下沙的新校区,比起我们上学的时候,已经不知好了多少,你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啊。”听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最新发展情况和仓前新校区的建设规模时,学长对照着母校的今夕变化,不忘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
  求学四年后,孔学长和张学姐一同毕业,分别分配到严州中学和严州师范学校任教师。在严州这块宝地上,他俩喜结良缘,结成伉俪。后来被人们称为一对“艰辛创业同甘苦,夫妻双双比翼飞”的楷模。
 
        丈夫更有贤妻助 纵横商海笑沉浮
  因受家庭的影响,早在90年代初期,孔学长夫妻就办了双明电器厂。1995年,经朋友介绍,孔学长来到桐庐县横村镇创办桐庐明星有机化工厂。一人在外,不仅人生地不熟,生活上也有许多困难。办厂之初,条件比较艰苦,孔学长常常带头钻研,亲自实验,弄得浑身油迹。虽然每次张学姐来探望的时候,孔学长都小心掩饰,但是身体的日渐消瘦确是让张学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特别是在试验4,3──氟──4──氯碇磺胺时,孔学长的脚被稀硝酸严重烧伤,让张学姐心如刀绞,痛下决心,一定要为丈夫分挑重担。但是经营企业不比教书讲课,张学姐在企业里不但要处理财务工作,还要解决各式各样的琐碎小事。有时厂房不够,就得把自己简陋的住房腾出来用于生产。为此,夫妻俩曾两周内先后搬了三次家。
  商海中机会如潮,有人能弄潮滩头,有人却被潮水卷走。1999年,孔学长和张学姐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认为草甘膦原料在市场上不仅热销,而且前景广阔。为此,他们经过一番断然决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草甘膦系列产品。经过两人的努力,不仅快速筹建了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还在2000年1月迅速试制成功草甘膦产品,并投入了大批量的生产。
  然而,人生谁知前路何,昨日山巅今朝跌。2003年,草甘膦市场就陷入了多年不遇的低迷期。在“量降价跌”的市场下,很多同类企业都开始转产另谋出路,而孔学长根据自己对粮食问题的远见,跟张学姐一合计,依然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逆境扩产。当年,金帆达就投资7500万元收购宁波化工二厂,建设6000吨草甘膦原粉生产线,并与湖北兴发集团共同投资建设2万吨双甘膦项目。事实证明,夫妻俩的判断和决定是正确的。2005年,一期年产6000吨的草甘膦生产线投产,湖北双甘膦项目也相继竣工,恰逢市场逐步回暖,量增价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金帆达自然收获了跨越性发展的成果。
  跳跃性的发展使两人在短短几年间就积累了数亿元的财富,远远超越了创业之初设定的千万元的目标,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为了实现公司的第二次飞跃,孔学长和张学姐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而整体改制为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孔学长和张学姐的经营下,公司也从单一的农药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涉及矿产、原材料、电力、物流、地产等多个行业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在2008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评选中,公司名列第421位。2010年“商会大会·榜样企业评选”中,公司一举摘得了“最具投资潜力奖”。
 
        谁说女子不如男 携夫赤诚报社会
  在人们的心中,张学姐不但是个贤内助,更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赤诚回报社会的人。她还在教书时,就曾慷慨地用自己微薄薪水资助该校困难学生读完了大学。企业发展之初,张学姐忙于工作,渐渐没有了帮助他人的时间。近几年来,公司迅速发展,工业产值、销售年年翻番,到2003年底,工业产值和销售额双双突过亿。张学姐和孔学长商量说,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全厂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现在发展了,不仅应该关心职工,更应该回报社会。孔学长闻言,立马表示要对她的这个想法全力支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回报社会,张学姐现在在公司作出明确规定:外地来工作的大学生一次性发给安家费2000元;配偶在当地安置有困难的,公司给以解决;每月举办一次文艺活动,让外地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碰见职工家里有喜事,她还常常亲自祝贺;遇到职工生病住院,她也抽时间到医院进行慰问。逢年过节,她和孔学长还会给全体员工送去蛋糕和礼物。
  君子行事,推己及人,张学姐也是这样做的。2002年,她在严州任教期间曾资助过的钱丹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至韩国留学,张学姐得知后,当即邀请这位学生到桐庐来,鼓励她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并拿出2万元资助她留学。桐庐县人民政府举办山水节,她和孔学长赞助了15万元。桐庐县慈善总会成立后,张学姐带头资助了5万元。同时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倡议,开展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同凤联失去父亲的一对姐弟结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且从05年到今天同时资助大学生10余名。张学姐和孔学长还力瞩企业与桐庐县钟山乡结对扶贫,支援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来,企业持续发展,张学姐和孔学长也加大了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先后向慈善机构和贫困地区捐款数百万余元,其中捐赠给汶川地震灾民就有77万元。他们每年都要拿出近50万元资金资助学生上学、县慈善总会及困难职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上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商海沉浮,不忘师道尊严根本;报答社会,终是母校得意门生。当我们离开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孔学长用心的教诲犹在脑中浮现,张学姐细心的叮咛仍在耳畔回响。而孔学长和张学姐对母校的祝福,不停地在我们的心头散发着丝丝暖意。认真做人,大胆做事,做到“学于校园,用于工作,报于社会”。这不仅仅是孔学长张学姐对学弟学妹的期盼,更是一名杭师大学子应该担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