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许维元

发布时间:2011-02-07 浏览人数:956

 

 
“三维”之心  人生之金
——访建德市司法局局长许维元校友
(洪凌)
 
  “角度——改变视野;
  高度——决定事业;
  尺度——把握人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要能够在三维的世界里站在自己人生的成功舞台上的人,必定是一个谙于“三维”精髓的“三维人”。在走进许维元学长之后,我忽然觉得,这句广告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凝练地概括了他成功人生的“点睛之笔”。
 
角度: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谈起自己1981年进校时的杭师院,许学长坦诚地笑谈觉得杭师院当时的学习住宿条件和高中的时候差不多,条件简陋、校园规模较小,坐落在文二路的老校区,比起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形象有较大的落差,和现在杭师大的一流建设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尽管环境艰苦,但大学四年的收获却让自己受益匪浅。
  教师永远是学生人生道路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引路人。当时的生物系是面向全省招生,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十几岁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交通也很不方便,好在当时的学生都很听老师的话,同学之间都友好相处,没有出现过生活上攀比等不良风气。这四年里,在良好学习气氛中从书本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之外,许学长更是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怎样做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处事的原则以及培养和护集体荣誉感等等做人的宝贵、优秀品质。
  由于生物系实验研究性较强的特殊性,当时生物系的学生基本上每个学期总是有很多在学校和野外实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校里实习,学到的主要是如何在课前备好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在课外为学生解疑答惑并指导学习方法等,同时还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从而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最后更好地在毕业后融入社会。在野外的动植物考察,本着“绝不空手而归”的信念和学习研究的热忱,他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的名山大川。如,学习植物学时攀登天目山、庐山,辨认、收集、制作植物标本;学习动物学时深入灵栖洞、地下长河寻访当地特色、珍希动物,许学长调侃说他们当时的学习就是一直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钻洞,当然,在学习的同时,更对他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和考验。这些实习考察是通过接触社会和野外生存来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但许学长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老师说过的“适应环境,首要的就是要把心态放正”,既然已经选择师范类,那就将注意力都围绕师范来展开,走自己应当走的路,不要偏离了轨道,朝三暮四。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高度:用心搭建专属绚烂舞台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许学长身上,我看到的是有他的地方,就有舞台。
  我们这些大学生面对择业,通常会有“我们到底应该‘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困惑。虽然世上三百六十行,不一定每个人都在自己最衷情、最理想的岗位上,但我们究竟是不是该永远只向着自己最满意的那个角色进发呢?许学长用自己26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笃定的答案:心态摆正。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许学长从高中生物教师到今天的建德市司法局局长,已经转换过数次截然不同的工作领域,每次的角色转换,都是一次社会能力的成长。其中令许学长印象尤为深刻的莫过于援藏和在市政府的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体检、政审、考核的选拔,许学长从众多申请援藏教师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了1991年杭州市援藏教师队中的一员。怀着对雪域高原的无限向往和憧憬,援藏教师队一行12人于8月抵达了晴空万里、天气凉爽的贡嘎机场。在前往拉萨一中的途中,他们迎来了第一个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高原反应,头晕脑涨、喘不上气,有的甚至被送往当地医院吸氧、住院。身体的不适、高原生活环境的异常艰苦并没有让他们之中出现“逃兵”,每个人都挺了过去,在一周后开始了正式教学。许学长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意料之中的语言鸿沟。尽管当地的居民是藏汉混居,教学的班级也主要是汉族班,但生活、教学中的语言障碍着实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平时只能与当地较少数的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一般交流。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困难,即藏区教育与沿海地区水平差异非常大,给他们的教学一度带来很大困扰。其一,他们的教学速度和高度要特别大调大降;其二,在宗教浓厚的特殊背景下,教学中要特别避开宗教敏感地带以免造成冲突。其中第二点对许学长教授的生物课更是提出了更高的授课要求。许学长认为,这次的3年的援藏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为祖国的发展、统一和西藏的建设培养未来的希望。在西藏的经历,不仅让他结交了新的朋友、开拓了眼界、磨练了意志、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是在这圣地进行了心灵的净化,专注而坚持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自己的能量,在三年之后,以出色的业绩凯旋回归!
  另一个对他影响重大的工作经历就是在市政府办公室的10年工作。“在政府工作和当老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差异太大,尤其是当秘书”,刚开始,许学长作为秘书,主要负责给市领导写材料,这曾一度引起好奇:生物老师怎么当秘书、还写材料?10年下来,许学长用自己杰出的工作成果回应了大家的怀疑,做了一名非常杰出的秘书。许学长总结,当好秘书就要做到以下三点,这也是他对接任秘书工作的同志的经验传授:第一,要细心。市府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大到一个市的发展决策,小到百姓门前马路上的一块砖、一张纸,事无巨细,全部都在工作范围之内。不细心,就难免“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但事关一个市的发展,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都必须拿稳才能做好工作。第二,要操心。秘书的工作相当于市长的左膀右臂,领导想到的,他必须想到,领导没有想到的,他也要尽量想周全,协助市长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还要领悟领导班子工作的思路、方法。另外,秘书要起草文件、决策,这时候就要特别操心文章的内容是否正确、条理是否清晰、主次是否分明,乃至标点符号都要一一过目,以防文章理解出现歧义。第三,要耐心。正因为市府办公室事无巨细全都要周全地照应到,他们的工作也当然就非常地繁琐。尤其是当老百姓有事上访时,他们就要特别地耐心,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做好市府工作,为市长分忧解劳。说是秘书的工作经验之谈,其实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心”才能成功地站在被社会认可、表彰的领奖台上。
 
尺度:简约而不简单
  许学长工作至今,可以说是校友中的优秀典范。接下来,许学长慷慨地带领我们去细数这成功之路上的心语脚印和处事原则。
  做人要低调。
  “低调”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然而,到底什么才叫做低调呢?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许学长说自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而且都是埋头苦干,从来没有向领导提过任何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心态非常端正,总是立足于当下工作,从不好高骛远。在他人灯红酒绿、追名逐利的时候,自己总是默默地静下心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做事要实在。
  细节决定成败,这永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要干大事就要先把小事做好,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从而积小成大,从整理资料变为参与重大的决策、操作、政策等。而在这期间,只有将小事都做得无可指摘,才能让领导放心自己是个承担得了重任的人,帮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一心扑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地干事情,“不为浮云遮望眼”,那么“公道”将“自在人心”。
  做人要宽容。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顺利的工作生活必然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事友好氛围。对待他人的失误,要有设身处地的谅解之心;对于他人的成果,不论大小,都要看到在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而不要轻易否定;对于他人对自己的不公、批评,我们可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古人尚且知道要以史、以人为镜来知兴替、正衣冠,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要时常“照镜子”,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工作负责,例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学长就给自己定下两条为人处事的底线——不贪、不害人,并且始终毫不动摇地坚守着。
 
  心,是活水,适应世界的变换;
  心,是基石,铸就事业的高峰;
  心,是标尺,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维之心,人生之金!访谈虽短,但许学长身上闪现的人生智慧却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