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丁金昌

发布时间:2010-11-20 浏览人数:768

    

 

人生的“化学平衡”
——访我校优秀校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教授
张冬冬
丁金昌简介:曾是温州师范学院的副院长,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一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在国内外的知名杂志上发表过80多篇论文的有机化学家;一位获得过省、市10多项科研、教学成果的正教授;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十届党代表……如此众多荣誉光环的照耀下,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神圣不可侵犯,让人有些心生胆怯。而当我们见到他本人,交谈过后,发觉得他其实是一个和蔼可亲、毫无架子,措辞平和却不乏诤言的尊者。
 
 
  一位长期从事科研、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的有机化学专家,一位获省、市10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奖的正教授;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十届党代表……尽管顶着极多荣誉光环,他痴迷于化学研究,乐此不疲于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在生活中实践化学“平衡原理”,探求着人生的平衡之道。他就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
热衷教育 十年磨一剑
  1983年,21岁的丁金昌从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由于品学兼优被学院留校任教。1994年后,他先后担任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副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等行政工作。当年,一同留校还有9位同学,二十年来,这十位师兄弟走的走,调的调,丁金昌始终坚守岗位。对于自己的“固执”,他这样解释:与其说是我为高教事业作贡献,不如说是这项工作吸引着我,使我舍不得离开。留校二十余年,除了科研成果不断出新颇感自豪和骄傲外,他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更新。到2006年6月,丁金昌从温师院调到温职院任院长,换了一个岗位,丁金昌迅速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在上任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丁金昌就带领该院在全国近1200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2007年10月,温职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让温职院成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院校中的前列学校是下一个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必当全力以赴。
  教书育人,是他钟爱的工作方式。“我告诉你们,化学虽说是理科,但是有许多东西是一定要记住的,像化学方程式之类的,那是板上钉钉的。” 几句开场白,丁金昌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厉害。没想到,这开场白比他正式上课逊色多了。丁金昌把自己的教学“专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受到了一致喝彩。为了向学生提供方便,温州师范学院开发了自主选课软件,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学生公开各门选修课的课程和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哪位老师受欢迎,哪位老师不被看好,在网上得到最真实的反映,可想而知这对教师的震撼有多大!丁金昌在全校教师中第一个把自己的教案发在了校园网上,还表示“欢迎大家随时来听他的课”!
有一种精神属于科研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行政工作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丁金昌就“挤”时间搞自己的“专业”——最爱的有机化学研究。22年来,丁金昌承担过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项目共6个;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科研、教学成果奖10多项。丁金昌把自己的科研生涯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纯理论研究;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将纯理论转移到实验室,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和新的化合物的研究;第三阶段,是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从事应用性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工作起来的时候,进实验室不是几个小时就可以出来的,常常是早上7点进去,晚上11点才出来,吃饭就是端着快餐随意扒几口。可想而知搞科研实验是件多么艰苦的事,而且一些化学品气味有毒,还有一定危险性存在。至今,丁金昌右手背的一道伤痕仍清晰可见。那还是1990年的事情:当时温州一家染料厂委托丁金昌进行染料新产品开发,当时师院的科研设备简陋得难以想象,学生上课用的化学器具就是丁金昌用的科研实验设备。“搅拌器性能比较差,快慢有些不均,还没等反应过来,里面的硫酸已经冲出来洒在了手上。” 这道疤痕是永久性的,而丁金昌对科研的执着却是矢志不悔的,他说:“成果不会从天上掉下,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每当实验成功,一篇篇论文出来,就有一种成就感。”
深谙“平衡术”
  “我现在的心态很好,对官位、对生活没有很多欲求。每天都吃香睡足,容易知足,做人不累。”对于名利,丁金昌处之淡然。没有奢华,没有尔虞我诈,丁金昌喜欢这样简单却又充实、进取的生活。生活如同可逆反应一样,总有这样一个平衡点让自己对付出与收获感到欣慰与知足。找到了平衡点,也就体验了真正的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