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校友刊物
师大情缘
校史钩沉
廉洁宣传

唐华

发布时间:2010-11-16 浏览人数:1213

  

一颗钉子 一丝光亮
          ——访湖州科技局副局长、我校湖州校友会会长唐华校友
成璐
 
 
  唐华简介:我校90届政治专业毕业生,研究生学历。先后任安吉第二中学校团委书记,湖州市安吉团县委副书记、书记,安吉县杭垓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安吉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7年1月起任湖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干练的短发、有神的目光、周密的考虑、简约的言辞,办事利落、一丝不苟,这是唐华学长在处理下属递交的文件时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顺利进行,笔者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工作时的学长:真实、温情、慈爱、幽默,一个坦诚的朋友,一个令人敬仰的长辈。
家乡发展中的螺丝钉
  从2005年至今,唐华学长一直在科技部门工作,“科技”这个在笔者眼里显得熟悉而又空洞的名词在学长眼里有着别样的分量和意义。学长说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是(删除)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当下应对危机,保增长、促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企业、社会愈加期待科技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删除)能发挥更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是一点没错!学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努力营造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学长向我们介绍了今年科技计划中的生物医药专项。“此专项的设立定会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也为此感到欣慰。”
  谈着自己的工作,学长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向往、一份坚定和一丝欣慰。或许在学长看来能为家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身就是一种责任,而看到家乡的变化这就是一种幸福。(或许在学长看来,为家乡贡献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看到家乡良好发展就是一种幸福。)
 
忆往昔,万般情怀涌心头
  在告别母校20个年头后,回忆起在母校的四年大学时光,学长不免感慨万千。“杭师院的学习让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使我一生收益。”黄书孟老师、胡小平老师、章前明老师等等,时隔多年,唐华学长依旧清晰得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不仅教授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处事的原则、方法,更教给我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和修养。”从教书育人中养成的习惯和获得的经验对学长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后来这些老师或是退休或是经商,但是他们曾经播撒在学长心田上的种子早已发芽、开花。
  谈起在母校学习时的一些趣事,学长不禁开怀大笑。学长说母校一个令他(她)不能忘怀的地方是食堂。“特别是那时的肉包子:个大、馅多,红烧排骨:量多、酥骨肉滑,吃上一顿,那可是享受。”学长打趣地说,进校后,自己倒给养得白胖起来了。当时的文一校区设备较简陋,周末的晚上,食堂又充当了舞会场所,年轻人在还未散尽饭香的大厅尽情起舞,这着实让学长乐在其中,“比起现在的生活,当时我们还真能穷开心!”而学长的乐子还不止这些。听学长说,平时吃完饭,她便和宿舍的好友在校区散步,周围居民厨房里散发的荷包蛋香、糖醋鱼香、红烧肉香都让她们将其作为“饭后小吃”解解馋(她们都将其作为“饭后小吃”解馋)。待到周末,寝室还组织“野外烧烤”,锅子、饭叉一应俱全,她们就这样在校区外的田野上开起了“自家厨房”,一饱口福。这些简单的快乐,生活的点滴从学长记忆深处生动地跳跃在我们眼前,让笔者又羡慕又惊讶。
  百年校庆期间,唐华学长和宿舍同窗故地重游,带着一种温暖又参观了下沙校区,她为母校的巨大的发展由衷地感到自豪。“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杭师大都无愧于这个称号。”
“为学校发展尽自己的一丝光亮”
  从08年4月份湖州校友会成立以来,湖州已整合了3200余名校友资源,作为会长的唐华学长在08年校友年度总会上向学校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百年校庆时,湖州校友会派出了十多人组成的代表队为母校送来了刻有“师魂”的太湖石以讴歌母校伟大的园丁。考虑到校友分布区域较广、行业跨度较大,因此,湖州校友会实行了层级管理制度,各区的分会长在湖州校友会中担任副会长,同时按区域性开展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为学校尽可能多做贡献。
  其实在唐华学长看来,作为一个母校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不辱没母校光辉的形象,并能尽可能常回家看看,为学校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一丝光亮。
 
  我们也许成为不了母校的第二个马云,但我们希望努力继承唐华学长严谨踏实的作风,时刻铭记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母校的形象,时刻不忘杭师大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共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