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寻访校友足迹

2018年暑期“寻访校友足迹”丨采访政治与社会学院80级校友蔡丹红学姐

发布时间:2018-08-15 浏览人数:193

蔡丹红的自信与定力从何而来

——专访80级校友蔡丹红

l  先给大家画一个蔡丹红现在的像:蔡丹红,杭师大政史系80级毕业生。管理咨询师+培训师+大学老师,三位一体的战略品牌营销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战复合型专家,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已为包括中国建材南方水泥等世界五百强和千亿企业在内的数十个行业,百余家企业提供以品牌营销为核心,从战略到组织到流程绩效保障的整体解决方案。

l  杭州蔡丹红营销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浙江省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硕导,品牌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总裁研修班特邀教授。民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委。浙江经济电台财智红人馆节目核心专家嘉宾。

l  2002首届中国十大杰出培训师

l  2011浙商最信赖的十大品牌策划师

l  2014凤凰网“首届华人讲坛网络盛典影响力人物”

l  2015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品牌女性

l  2018浙江最美老师大学组提名奖第二名

 

她不是一个大亨,也不是一个权贵,她的职业是老师。但这个老师与一般的老师显然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她是管理咨询师、培训师,是专门影响企业家的人,她被称为“名企军师”。

做老板的军师,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定力,否则不是你影响老板,而是老板影响你。蔡丹红,凭什么,这个从小搞文艺的小明星、哲学老师,在商海里滚了几年回到高校当老师的老师,到底靠什么征服企业家,我很好奇。不知道你是否也好奇,而本文就是试图通过蔡丹红的成长之路,来洞察她背后的成因,因为我相信这一点是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最关心的,也是我们的家长们最关心的。

大学校园的艺术小明星

蔡丹红师姐进入杭师大(时名杭师院)完全是一种天意。因为在她之前,学校政史系从来没有招过台州籍的学生,后来也十分少。蔡丹红说自己是服从志愿来的,因此每次同学会碰到年迈的肖也珍老师时,这位当年负责招生工作的书记总是不无感慨地说:“小蔡啊,当年招你的时候,好多老师都觉得你有问题呢,一米四十几的个子,体重不到七十斤,大家担心是不是残疾,不敢录取,怕影响人民教师形象呢。”感谢肖老师的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明星师姐。

一进入杭师大,蔡师姐就成了当时的“网红”。新生典礼上,蔡师姐的一首独唱《洪湖水浪打浪》,就让在场的老师学生都记住了她。之后,各个文艺演出活动,没有她就不成立,甚至她在学校的知名度都超过了师大专业的音乐系红人。这位政史系的女生几乎包揽了所有文艺活动的大奖:歌唱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一等奖、作曲一等奖。此外,她抱着一份真挚的热爱,投于当时音乐系主任陈良森的门下学习声乐,才气与人气兼具的她更是被一千余名学生代表推选成为学校的文艺部长,组建了舞蹈队、合唱团、乐队……“大学时候特别忙,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女孩子们成群结队干的青春浪漫的事情,我根本没有时间参与,感觉大学生活都是自己在过的。”于是毕业留言册上,蔡师姐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文艺愿景。时为学生会副主席,后来成为浙江理工大学校长的裘松良老师,就在她的留言簿上这样写道:“试看天下风云人物,还看今朝。”不过更多的还是那些“希望听到你的独唱音乐会”之类的美言。这就是蔡丹红师姐的杭师大生活。似乎,蔡丹红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艺术人生。

转型:从艺术到学术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仅仅是寻找能力的匹配,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契合。大学毕业后的蔡丹红,到了一所台州的中等师范学校担任老师,最开始,她依然遵循着十多年养成的发展路径。她是当地的一名艺术红人,广播台里、群艺馆里,各种文艺活动上都能见到她的身影。但一次声乐比赛的不公正评判,让蔡丹红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文艺道路竟是如此不相契合,于是果断放弃二十多年的梦想,转而投身学术。

“那时候只想着怎么样快点考上研究生,其实那时对怎么考研究生什么也不懂。毕竟在一个小县城里,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也不知道去找自己的老师咨询,特别是当时我们这一届的英语高考只算30分,底子都很差。考研究生,就意味着必须从头学起。”时间很紧,只有四个月的时间,蔡丹红琢磨着自己的情形,觉得最有效的路径应该是选择中国哲学。因为这个专业需要考试的四门课里,有两门课基础比较好不需要花大力气准备,而只需要专注于学习英语与专业。这种选择其实非常有意思,它不是按照自己真正的兴趣来设计的,而是考虑如何最快地考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台州人的务实的文化特征,据说这种文化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氏的事功文化,这种文化对台州温州一带的人影响非常深刻。事实上,这个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从这一点上也看出了师姐战略选择方面的天赋。这与她后来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管理咨询师,显然不无关系。

蔡师姐是那种下定决心就非常努力的人。“一方面重新捡起ABC,一方面就是读专业书,每天每夜地学习,搞得自己神经衰弱了。”考完研究生,她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十几天睡不着觉。天道酬勤,努力的结果是美好的,她很快地成为北方一所高校的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本来学制三年,但恰逢政治敏感的89年,她提前半年毕业。仍然是天意使然,蔡师姐再一次回到杭师院,成为一名哲学讲师,又一次开始了她立德树人的教师生涯。

但凡事都追求极致的蔡丹红师姐,发现要把哲学课讲好很难,自己太缺乏生活素养和人生阅历,每一次要举一个例子,她都要到处找资料。而大学时代就立志追求七彩人生的她,小小讲台似乎也难以圆她的志向。尤其是看到哲学系主任骑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在菜场买菜,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后的自己,这样一种几成定式的成长模式,不是她想要的。那时正在热播电视《公关小姐》,电视里那些五星级酒店的公关策划案吸引住了她,于是在老师们的惊讶声中,她辞去哲学讲师一职,应聘可口可乐杭州公司的公关策划,从此开始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转型:从学术到商术

她的商海生涯应该说是很顺利。从跨国公司出来后,她到一家大型民营集团担任了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职,那一年她与杭师大校友一起策划的公关活动就获得了中国公关金奖。她全案策划并担任总经理的产品,不仅拿下了奶制品动物卡通包装专利,而且用儿童故事接龙的创意来推广产品,也是开创全国文化促销之先河。之后她又被高薪邀请到一家企业集团担任经营副总裁,短短几个月,将已经倒闭的业务项目通过市场重新定位起死回生……。这期间,无论在哪家企业,她都是那种能很快地成为老板的将帅的人,似乎未来的职业之路应该顺理成章地通向企业家。

但职业的选择之本其实是价值观。无论领导是怎样的器重如何的真诚,当她发现商海中的处事法则与她内心的价值追求不相容,她自觉身上无法抹去的“书卷气”、较真的处事原则与复杂的大型集团高管岗位难以匹配时,她知道她的未来要不就是接受心累大于身累,要不就是选择身累心不累。她了解自己内心真正在乎的不是拥有多大的财富,而是心性自由,这一点商海中的职业经理角色无法给她,于是她选择了回归。

1997年,她进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不过显然这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看起来都是当老师,但此老师与出发时的老师已然大不相同:这是一个有着商海积淀,对企业有充分理解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她的专业自此改变了,从一个哲学老师转型为一个管理学院的品牌营销老师,成为一个连接商海与学校的桥梁的老师。这个专业与她求实较真的精神、与她天赋的商业悟性达成了完美的统一。自此,二十多年再也不曾改变。

1998年,她用一元钱注册创办了蔡丹红企业管理顾问事务所,成为国内首个用个人品牌做管理咨询的企业。蔡丹红师姐,从此她的角色变成了三位一体:咨询师+培训师+大学老师。她的第一本著作《织网——实效营销整合训练》成为中国第一代营销人启蒙学习的最实用的教材,也因了此书,她开启了在全国讲课的征程,足迹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受众数十万。于是在2002年,中国的培训业给了她一个最高荣誉:“中国首届十大杰出培训师”。为此当时的明星报纸《钱江晚报》为她做了整版报道,中央电视台央视2频道多次邀请她做专家嘉宾。北大时代光华、前沿讲座邀请她拍摄VCD课程,她的课程在一百多家电视台播出,光盘在机场新华书店销售。行业内的权威杂志《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营销学苑》都纷纷对她进行了人物专访,她的故事开始被大家传诵

而让人更为感慨的是,大多数老师讲课好但不一定咨询也好,因为后者是研究商道商术,需要强大的学习力和创新力。蔡师姐起步时,中国的管理咨询还是一个婴儿,管理咨询怎么做,项目书怎么写,怎么开价,怎么运作,根本没有模板。但是我们的蔡师姐完全靠着自己的学习力和创新力,琢磨出一套让自己吃了二十多年饭的产品:品牌化营销战略与管理体系咨询方案。这是一个从战略策略到组织体制到绩效流程的管理咨询,特别考验研究者“上天入地”的研究能力,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的高度统一。但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感觉十分生涩的、不太好理解的咨询工程,她居然做了上百家,而且许多家的成效都十分突出:杭萧钢构成为首家行业上市公司;新疆八一钢铁在垄断的情况下,当年业绩再增长百分之十几;新光饰品两年内业绩翻了四倍……她成了行业里的香馍馍,世界五百强新兴铸管新疆钢铁派营销老总不远万里从乌鲁木齐专程过来请她和团队为他们出谋划策;时销售额已经三十多亿的天津金鹏集团董事长亲临杭州邀请,铺上千米红地毯,高管列队欢迎专家团队。千亿规模的南方水泥,自2008年开始合作,大家一致认为:在南方,一个能被上上下下一致认可的老师很少见,而蔡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个案例,也被授予中国管理创新奖。大家说这里有蔡老师专家团队很大的贡献。因此在2015年,她被品牌中国、央视6、中国妇女联合会一起举办的活动,授予“品牌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杰出女性”,被《浙商》杂志社和浙大管院评选为“2011浙商最受信赖的十大品牌策划师”。这是蔡丹红在管理咨询领域获得的成就,说明在这个领域,她同样很优秀。

但是最可贵的是蔡丹红师姐一方面在社会服务上干得轰轰烈烈,但在大学学校里,她依然十分认真地履行为人师表的责任。二十多年的相处,同事们都了解了蔡老师的为人,学生们爱戴她,老师们尊重她,大家看到了一个从来不在学校抢资源抢荣誉的老师,一个有求必应、低调的、踏实负责的老师。她的课程讲得非常精彩,视频课程进入中国教育部精品的行列,她是一个被学生追课的老师。2018年,浙江省最美老师的评选,她成为学校唯一推送的人选,获得省里大学组的提名奖(第二名),并成为学校的2018年度十大骄傲人物。

总结蔡丹红师姐的职业生涯,我们显然不能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她的成功,更不能用地位的高低来评价她的人生。她是那种有很多传奇故事的人,但透过这些传奇故事,多变的人生形态,看其本质,你会发现,从学术到商术,从培训师到管理咨询师或者是大学教授,贯穿其中的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研究者的人生。只不过,前者研究的是阳明心学,后者研究的是商业模式、品牌营销。而在这几个事业领域均获得成就,缘于她不断追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追求极致。这是她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老师获得成功的最核心要素。因此,如果我们的学妹学弟也想走这条路,不妨多研磨一下蔡师姐的人生之路。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蔡师姐的故事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独立判断,自主选择

蔡师姐的职业发展,从来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她不会为过程中的很多好机遇所迷惑,她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因此在机会面前,她会拒绝。尽管这种拒绝在许多旁人看来是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

譬如她拒绝过大企业的高薪聘请,也拒绝过包括竞选副厅级干部的邀请,因为她知道自己无法接受心累大于身累的活。在客户选择上,她也是那么与众不同,还是在刚创业、企业处于生存期时,她就给自己立下了五不做的原则:企业总经理不亲自参与的不做;企业领导人心态不成熟不做;企业高层内部政治斗争严重不做;自己的精力能力顾不上不做;没有充足的利润保证不做。

更让人敬佩的是,在她怀孕生孩子时,被医生诊断患上免疫系统疾病,需要终身服用激素,需要赶紧把孩子打掉保命,但她不听,她坚持生下孩子,坚持不让激素伤害腹中的孩子。而当最后发现被医生治得越来越糟时,她就开始了自救之路,把自己当成课题来研究,尝试了无数的方法,最终获得成功,找回健康。所以在阅读大量的关于蔡师姐的资料里,我很感动,也很触动。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做选择的过程,而我们常常会在选择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或者缺乏对自我清晰的定位,这种定位既需要自信更需要定力。蔡师姐的成功离不开这两点,没有自信,没有定力,就不会有今天的蔡丹红。

那么这种自信与定力又是如何生成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立自强

蔡师姐是一个受传统文化浸染很深的人。小时候,她的爸爸就给她灌输了很多的封建礼教,蔡师姐说:“小时候,吃饭的时候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因为爸爸总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说教,讲大道理。其中做人要有骨气、要自立自强自爱是说得最多的。”

而研究生学的又是孔孟之道,硕士论文写的就是“王阳明心学与贝克莱的比较”,当哲学老师时她做的课题就是马一浮。这样一个经历,使得蔡师姐的脑海里装满了传统的文化,这种价值取向一直伴随着她成长,也帮助她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作为一个在杭州无依无靠,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新杭州人,蔡师姐从进杭师大的第一天起就从自立自强中知道了自信。“当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就搭便车在开学前到学校报到。记得那是一辆卡车的车斗,一路上迎着风,坐在车板上吐到杭州,而车又不能进城,把我放到清泰门外,当时该有多难,自己是怎么把行李搬到宿舍的,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挺了不起。”那一年蔡师姐只有15周岁,就像前文说的,只有1.46米,60多斤的体重。但其实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的积累,累积了自信,才有信心去克服之后碰到的困难。

蔡师姐说,自信是需要事件的累积的,你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每做一件事,都投入心血去追求极致,你就容易获得成功,自信自然就慢慢积累起来了。我知道蔡师姐的每一步都是十分努力的,自立,不去投机取巧,这样的成功获得的成就感是不打折的,百分百的,更容易树立自信心。

自信也与自我价值评价的坚定程度有关。这个时代,最痛苦的莫过于人们总是被各种世俗的价值评价所绑架。中国是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国家,官本位钱本位成了衡量成功的一个最耀眼的标志。但蔡师姐从她的年轻时代起,就按照自己想要的人生做选择,她在大学时代就建立了“坦荡做人,不媚俗、不媚权贵,心性自由”的价值观。她还说:“女人为精彩活着,男人为雄心活着。”女人的一生不要去与男人争抢权力,女人在于在每件事上做得圆满,有大家的喝彩。她看清楚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也按照这个价值观去选择,而不会因为世俗的价值评价改变自己的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观她是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比如她始终不把她的公司做大,坚持“少而精”的战略,这与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立自强以及自信的形成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设想如果也像其他企业一样追求规模,必然招兵买马,养一堆人,于是就难以做到选择客户;如果不是少而精,项目就难以追求极致,做到客户满意,客户不满意自然就会影响自信,也影响定力。反之,正是因为少而精,她就可以在项目选择上,按照自己的标准去选择,碰到那种自以为有钱就可以趾高气扬,不尊重知识与专业的老板,就可以勇敢地拒绝。

总结蔡丹红的人生之路,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人生:多角色、多形态,但都收获满满。虽然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但最终都变成了确定。而这种变化,我们更值得探究的是背后的精神,那种力量的形成过程。这也许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更有启发意义。

 

2018年正值杭师大百十校庆,政治与社会(公共管理)学院也在此时成立了学院校友会,蔡丹红更是被推举成为校友会的会长。于是在她的人生历程上又多了一个新的角色,而我相信这位师姐,将以她既往的风格,认真打理这个新的组织,相信她主政下的校友会一定会与众不同,如同她鲜亮的外形一样,发出夺目的光彩。

10355950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