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上午,我校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寻访校友足迹”实践活动小分队来到杭州市肿瘤医院,采访杭州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章建芳。这位拥有32年护理生涯的资深专家,从急诊科的生死淬炼到肿瘤护理的深耕细作,始终将“白大褂下的温度”视为初心。采访中,章建芳校友深情回顾了她从戴上护士帽的青春岁月,到如今在安宁疗护领域推动创新实践的历程,生动诠释了如何在生命最艰难的荆棘之地,以专业为刃、仁心为鞘,守护生命的尊严与温度。
初心如磐:白大褂下的温度启蒙
1993年,章建芳校友从杭州师范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戴上梦寐以求的护士帽。急诊科17年的淬炼,让她直面生命的无常——深夜食物中毒的人群、血肉模糊的车祸伤员、被机器绞断手指的工人……“在急诊,患者常像迷失在暴风雨中的孤舟。”母亲那句“换位思考”的叮咛,让她学会俯身倾听茫然者的呼救。2010年转型肿瘤护理后,这份温度在更沉重的战场上延续。
肿瘤护理:在荆棘之地播种希望
“肿瘤医院没有产科迎接新生的欢呼,也少见慢性病康复的喜悦。” 章建芳校友坦言,患者历经手术、放化疗的漫长折磨,身心俱疲;面对终末期病人,护理人员需有“铁打的内心”。“若我们消沉,如何给患者力量?”为此,她推动全院每月开展抗压培训,用专业姿态筑起患者信心的堤坝。
安宁疗护:以专业之名守护尊严
“安宁疗护绝非放弃治疗!” 章建芳校友语气坚定。她解释,当医学无法逆转肿瘤时,所在团队仍全力对抗癌痛、呼吸困难等折磨。去年一位大学校长的案例诠释了其精髓:面对终末期的肿瘤,这位高知患者拒绝“插满管子”的终局,坚持回家。团队用家庭会议化解分歧,量身定制居家镇痛方案,每周三次上门护理。最终,这位校长在滨江的家中望着钱塘江平静离世,儿子受此触动,远赴海外学习安宁疗护。章主任表示“减轻痛苦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生命的回顾、心愿的完成。”
跨界协作:为居家照护点亮星火
面对居家安宁疗护的困境,章建芳校友提出务实路径:症状稳定是前提,家属能力是核心。“教会家属拍背排痰、监测发烧,比空谈人文关怀更重要。”她盛赞母校“七彩阳光”志愿团队——胶质瘤患儿每周期盼志愿者哥哥姐姐的身影,家属在孩子的笑声中暂卸重担。“四方受益的志愿模式,正是医疗与社会力量的完美交响。”
寄语后浪:专业为刃,仁心为鞘
从业32载,章建芳校友对新人赠言如灯:“肿瘤护理需要强大的内心,更需奉献的热忱。优秀护士未必‘一针见血’,但一句‘今天谁来看你了’的关怀,能让患者期待明日再见。”她望向窗外流动的云影,仿佛看见无数白衣身影正接过火炬:“用专业能力减轻痛苦,用换位思考传递温度——这便是对生命最深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