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我校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寻访校友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闵子歆、蓝童瑜、奚兰心和宋柳青前往杭州市钱塘区共青团委员会,对2013届校友游骋进行了专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满墙的疫情趋势图上,这位曾获“杭州市最美医师”的公共卫生人 ,从基层流调员到抗疫指挥官,始终将“用数据预判危机”奉为圭臬。采访中,游骋校友抚过泛黄的流行病学笔记,回溯十几年从大学生活到新冠防疫的历程,诠释了如何用统计学之眼洞察社会健康密码,在无形战场上筑起生命的防线。
基石初铸:流行病学思维的淬炼
“公共卫生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游骋校友回忆起当年的大学生活,思绪滞于《社会医学》《应急处置》等科目。当年导师一句"数据会说话"的箴言,让她将流行病学统计学化作终身武器——这门曾被认为枯燥的课程,成为她在艰难漫长的抗疫生活中抵挡平平淡淡和疾风骤雨的法宝。
实战突围:数据利刃劈开疫情迷雾
2020年初新冠突袭,游骋校友的办公室彻夜通明。监控屏上跳动的发病曲线,正是她带领团队用SAS软件构建的传播动力学模型。“统计学不是冰冷的数字,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她回忆道,某次聚集性疫情中,团队通过时空聚类分析锁定农贸市场传播节点,比病毒扩散快出48小时。这份用数据编织的预警网,让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无症状感染者精准管控”的城市。而“最美医师”奖章背后,是她连续72小时驻守指挥中心,将临床医学知识转化为分级诊疗方案,让政府决策与病毒赛跑时"既踩准油门,又握紧方向盘"。
治未病者:从应急处置到风险前置
“真正的公卫人,要像中医'治未病'般敏锐。” 游骋校友展示某区健康素养监测热力图,红色预警区恰与后续慢性病高发区重合。这种将数据分析延伸至风险前置的能力,正是她给学生反复强调的“思维跃迁”——从新冠肺炎防控到食品安全风险模拟,团队开发的预警模型已嵌入城市大脑系统。去年某中学诺如病毒暴发前3天,系统通过缺勤率异常波动触发预警,避免300人感染。“事后处置是补救,前置治理才是公卫人的终极使命。”
薪火相传:给未来公卫人的三把钥匙
面对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游骋校友赠予三把“职业密钥”:专业转化力——“当你能向菜场阿婆讲清R值的意义,才算真正掌握流行病学”;现场决断力——她展示某次化学品泄漏事件中,团队通过风向扩散模型10分钟划定疏散范围;人文耐力——“慢性病防控需要追访数百名对象,一个数据偏差可能让十年努力归零。”窗外蝉鸣骤起,她望向校园里年轻的白衣身影,如同看见十几年前攥着《流行病学》课本的自己:“用数据解读社会健康的密码,用专业思维守护万家灯火——这便是公卫人最深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