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感悟人生
——许水兰校友采访
(汤舒菁)
第一眼见到许水兰老师,就觉得她和我想象的西博会组委会秘书处处长的形象相差颇大,优雅充满活力的笑容,匀称的身材,时尚的穿着,这不单是个文职人员的普遍的形象,更像是个活力杭州的代言人。而在之后的谈话中,老师的笑容,老师简单却饱含自己生活经历之精华的言语都又再一次让我深深的惊讶于这个精致女子的丰富人生。
追忆往昔生活
许老师回忆杭师要比其他校友来得更深刻,因为她和杭师朝夕与共长达20多年,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最青春的年华都是在杭师度过的,所以杭师的每一处都曾有着这会美丽女子的身影,老师的发展和杭师休戚与共。
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那个不怎么富裕的时代,学生们依然有着各种娱乐来消磨属于自己的时光。一袋鱼皮花生,一袋瓜子,一场电影,是一场浪漫绮丽的课后夜生活;简单的裙子,朴素的发型,是一次盛大而激情的舞会。这些活动在我们当今大学生眼里可能只是众多活动的冰山一角或者更是认为还不如宅在有空调的屋子里,但是这之于许老师而言,却是最美好的时光。而这简单的幸福,其实正在被生活在网络化社会的大学生渐渐遗忘。反而让这些微小却充满梦想和热情的,有着巨大凝聚力的活动在许老师叙述中显得尤为弥足珍贵。
大学的生活是严肃的。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给予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来汲取更多的知识。许老师觉得大学的四年是尤为珍贵的,也许这四年不会给你未来几十年工作提供很多帮助,但是这四年仍会对你的思想和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时候的许老师喜欢坐在教室的前几排,虽然后面几排可以逃课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私事,但对许老师而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许老师也不是死板的只会学习,在大学四年老师做过各种班委,在学院里也是宣传部的骨干,可谓是学习与综合能力两把抓的好手。
大学生活也是艰苦的。受当时条件所限,寝室里连电风扇也没有,食堂没有桌子,只能站着吃饭,这种生活相比当今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许老师的神情和语气中并没感受到苦涩,反而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欣慰。我想,也正因为这种苦,老师才会在后来的生活更懂得去自主选择,去把握自己的未来。
当年的往事,于许老师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在那里,有一个叫许水兰的少女娴静而耀眼的绽放着。
新事业新景象
许老师在杭师做了十几年的老师,在杭师,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着自己得意子弟。在杭师的十几年,许老师奉献的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也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注各种教育方式的创新,可谓是对这个岗位鞠躬尽瘁。
因为之前对老师不了解,不知道许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待过那么多年,所以对老师转换现在的职业觉得更惊讶。对目前职业的解释,老师说得意味深长。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并要鼓起勇气接受改变的挑战,也许这个挑战会让自己很辛苦,可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有所超越。
在目前的岗位上,许老师也是有颇多建树。在2005、2008、2009年获得“西博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得“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先进个人”称号,同年民主测评中获得全单位第一名,年度考核为优秀。虽然之前是老师,但在新岗位上老师也是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的表率。在从原先熟悉的教育领域转移到会展领域,并且当时正是第七届西博会和筹备2006年首届休博会,又恰逢全是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许老师一个人挑三头,又加上是“新西博人”,真的是任务繁重到极致。不过,许老师仍是已自己的毅力熬过了这个过渡期,极快的熟悉了自己的新业务。除了做好大量的文字工作,还扎实做好了大量的综合协调、综合材料、综合信息、综合考评、综合督查以及组织、人事、宣传教育、纪检监察等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人生的光辉就在于锲而不舍的坚持和默默无闻的奉献,许老师就已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映照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给我们诠释了一个坚韧那女子平凡而快乐的事业历程。
品质生活•享受生命
别看许老师工作那么忙,但是她也是个会忙里偷闲的浪漫女子。办公室里的各种形态的绿色植物都是她亲手种植的,那些娇小玲珑的的像是买得的小植物就是出自一双常常敲打键盘的手,所以说许老师有一颗特别年轻激扬的心。
闲暇时,老师喜欢手捧咖啡,听听音乐,看看书,做一个充满小资的女人。她创造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以宽广的心胸看待事物,活的自由自在,风采飞扬。
结束语,尽力而为
采访临近结束,我们问许老师的人生信条,她淡淡的说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诸多的不如意,有些挫折会打击你到难以站起,这些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尽自己的所能达到最好。
尽力而为,不放弃,不气馁,明天会更好。